宁波金银彩绣
绣制特征金银彩绣的主要绣制特征,在于充分运用“盘金”、“填金”、“包金”以及 “隐花”和“胖绣”等绣法。2010年4月,浙江省著品绣品专家评审后认为,金银彩绣“很有特色”。这一绣法,不追求画面的写实和栩栩如生,而是在整体上追求华丽、厚重和装饰感,局部和细节上讲求排线、线块结合的针法。绣制题材以民间吉祥题材中的京班体、佛道神仙、吉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珍禽异兽祥瑞的图案为主,底色也多以厚重的暗红、深蓝、黑色等,显衬金银彩线的光泽,因此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这一绣法广泛应用于服饰、帽饰、室内陈设、古代会器、戏曲服饰、宗教仪式、民间演艺和庆典等方面。
金银彩绣的主要面料以缎为主,轻而薄的绢类织物也可以用。其主要辅料,以布料、棉花和纱布等,用作胖绣的垫料,隐在丝线内。绣制中,彩色丝线和金银绣均有粗细,但金银线密密地“钉”、“包”在彩线绣表面,不直接用于刺绣。
绣制的工具主要为花绷。中小型的花绷为圆形竹圈。使用旱,二圈夹紧,一人操作。大型作品则用四方形木棚,可以收放尺寸,容二人以上操作。绣制完成以后的绣品,须背部“上桨”,才不易走形。
与打铁、造房子相比,金银彩绣是细活,全凭眼功、手功和心功。因此,它的传承在中国历来是家庭母女与姐妹间传承。当然,在宫廷、官方或民间作场,则有师徒传承。
宁波工艺美术史上,最负盛名的工艺是金银彩绣、朱金木雕、泥金彩漆和骨木镶嵌,俗称“三金一嵌”。其中的金银彩绣,赵朴初曾为之写下了“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神笔妙针”四句赞词。代表作《百鹤朝阳》,曾荣获1989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珍品)奖。历史渊源金银彩绣作为独立的作品,今确切可见的实物始于唐代。唐代武则天曾赠送僚属金字、银字绣袍;公元74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从宁波阿育王寺带去的金银绣千手佛,至今仍被日本奉作国宝;清代,宁波城内的绣坊日渐昌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世从事刺绣绘图业的“许德来写花店”;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进入宁波,引入了国外的刺绣针法,当地人称之为“外国绷”。
宁波绣工把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金银彩绣。至建国前期,宁波的海神庙、咸塘街(现在的天一广场)已成为行业街道,仅刺绣店铺就有30至40家。
千年的传承,终于迎来盛放。195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宁波掀起了手工业改革,各家手工业个体店合并成手工业社,其中就有绣品合作社。改革措施催生了强大的刺绣队伍,20世纪60年代,宁波金银彩绣进入了全盛时期。
但到20世纪80年代,宁波金银彩绣与其他手工技艺一样遭遇了历史性的衰退。至2000年前后,因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改变,尤其是电脑绣花的兴起,传统刺绣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宁波的大小绣品厂遭遇关停并转,企业解体后刺绣工多改行。宁波传统手工艺金银彩绣衰退到历史的最低点,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所谓金银彩绣,是一种在丝质地上用金线(银线),结合各色彩线刺绣而成的手工艺品。它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实例出自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当时也称蹙金绣或盘金绣。诗圣杜甫曾有诗曰:“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温庭筠也曾吟诵:“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宁波金银彩绣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宁波地区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清代,宁波城内的绣坊已为数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世从事刺绣绘图业的“许德来写花店”。至建国前,宁波的海神庙、咸塘街(天一广场)已成为行业街道,约有刺绣店铺30至40家。又据《鄞县通志·食货志》记载:“刺绣其先有药行街仁慈堂之天主传授女工,渐增至千余人”。这段文字虽只笼统提到“刺绣”,但宁波金银彩绣老艺人们多次提到:“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进入宁波,引入了国外的刺绣针法,当地人称之为‘外国绷’。宁波绣工把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金银彩绣。”由此可见,“外国绷”技法的加入为宁波金银彩绣增添了不少特色。主要特点刺绣作为一种植根于民间的汉族手工艺术,其特色必然与地方区域的水土文化、伦理教化密切相连。宁波的金银彩绣在原料运用、技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确有不少与其他地方的“钉金绣”不同的闪光点。
首先是材料的使用。金银彩绣的材料主要包括刺绣所用的金银线、丝线、真丝底料、棉花、纱布等。金银彩绣所用的金银线,最初都是纯金银线,这些金(银)线由纯金(银)制成金(银)箔,再切成0.2到0.5毫米的片金线,可直接用做绣线。或再由片金线制成金(银)细线,以棉线(或丝线)为芯线,将片金线旋绕于芯线的外层而成。开埠以后,海外进口的洋金线(仿金线)开始运用到金银绣中。刺绣日本和服腰带所用的金银线,就是日本直接进口的纯金银线。
棉花是宁波金银彩绣的特色材料。主要用于垫高绣品中人物的面部,尤以老寿星的脸部额头为典型,以及龙纹的双眼、花瓣等。虽然,粤绣中的潮绣亦有棉花的运用,但相比潮绣大范围的浮雕式的垫高,宁波金银彩绣的棉花运用仅仅是局部的,画龙点睛式的。这种处理方法,使图案有了起伏和不同角度的色彩光泽变化,大大丰富了宁波金银彩绣的表现力和装饰意味。 工艺技术深究金银彩绣没落的原因,除了科技的冲击之外,工艺复杂、传承难度较大也是症结所在。
宁波金银彩绣的材料主要包括刺绣所用的金银线、丝线、真丝底料、棉花、纱布等。①线:宁波金银彩绣除自己研发的金、银线外,还使用各色丝线。早期所采用的金银线都是由纯金(银)制成金(银)箔,再切成0.2到0.5毫米的片金线,直接用做绣线。或以棉线(或丝线)为芯线,将片金线旋绕于芯线的外层而成。据相关史料记载,开埠以后,海外进口的洋金线(仿金线)开始运用其中;②真丝底料(或布料):用作刺绣图案的背景;③棉花:棉花是宁波金银彩绣的特色材料,主要用于垫高绣品中人物的面部,例如:老寿星的脸和额、龙纹的双眼、花瓣等。这种处理方法,使图案有了起伏和不同角度的色彩光泽变化,大大丰富了宁波金银彩绣的表现力和装饰意味;④纱布:根据需要用作反面衬底,并通过简单刺绣,与正面联紧,使作品产生张力,不致走形。
宁波金银彩绣的刺绣过程大致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设计图稿。明确刺绣内容与形式。第二,手工戳花。将设计好的图稿做成油纸印花花板,印制在丝绸织物上。第三,绣制绣片。绣片时先要上棚,上棚后要检查织物有无漏印,是否平直。然后对齐绣花底料,进行缝制,再根据图稿指定色样进行配色。绣制时,首先绣彩色丝线部分,再根据设计要求绣金、银线。第四,成品制作。刺绣完成之后大多是半成品,需要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进行成品裱拓、装潢等后道工序制作,做成各种各样装饰用品,或装裱成镜框,或制作家居饰品,或饰等。
宁波金银彩绣的主要技法以“盘金(银)”和“填金(银)”为主。“盘金(银)”,即依白描线条走向,以金(银)线绣上,并以此形成空心图案;“填金(银)”,即依白描线条走向,将金(银)线填入空白处,直至将其填满,以此构成实心图案。传承意义面对这种濒临失传却具有相当工艺含量和文化附加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2008年,宁波市成立了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宁波金银彩绣精品的研发与制作。2009年,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正式落户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期间,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金银彩绣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国家级奖项。这些荣誉和奖状的获得让宁波金银彩绣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影响力也大大增强。2010年,宁波市创建了首家金银彩绣艺术馆,旨在传承和发展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开馆至今,艺术馆已拥有5000多件金银彩绣藏品,最早的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2010年5月,宁波金银彩绣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2013年,宁波金银彩绣技艺被纳入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体系。
近期,宁波市鄞州区为营造良好的宁波金银彩绣传承环境,正积极谋划创建宁波金银彩绣博物馆,博物馆规划占地面积约十亩,将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有代表性的金银彩绣作品和技艺的集中展示场馆。我们相信,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