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本变异数字微改意境大转 怎样做到无欲则刚解密前尘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1973年,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经》出土了。当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挖出了三座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几篇薄薄的帛书,就是我们盛行四海的经典国学《道德经》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时震惊世界!
然而经过学者们的对比研究发现,帛书中的很多内容,与流传至今的版本颇有差异。这些差异虽然大多只差在寥寥几字上,但无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中的意义有着千差万别之远。
首先,在书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根据帛书上所写,是“德”在前,“道”在后,应为《德道经》,而现在的版本却是“道”在前,“德”在后,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比如说《道德经》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 之 相 和 ;先、后 之 相 随 ,恒也。
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只有的一个字只差,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与有,无 之 相 生,有一个理解就像现在流行 的 阴阳 相 生一样,你生我,我生你,以此互为其根自循环而无始终。但第二个理解却是 有,是由 无 而 生 的,不 是 有 的 根 本。而这种理解才是更与 《 道 德 经 》 后 边 所 写 的 贵 以 贱 为 本、高以下为基、大事必作于细,与全文情理一致。
还有:
传世本:大器晚成
帛书本:大器免成
这一处更为巧妙,只差在一个字的一个偏旁上,上面的意思是讲人才是晚年成就的大才,也就是成才年龄很老,而下面的是讲人才是不刻意自然而然成就的大才,都不是人为造就而来的。大器免成了贯穿全文,这让人们常常说的反倒是大器晚成了!
有人说,这些都可能是传抄错误造成的。可是,还有一些把执今之道改为了执古之道,把上善如水改为了上善若水,就连第四十五章竟然被改为了第一章,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的情景实在太令人好奇了,因为这部思想超越时代,并且不适合当时统治者的统一集权。不过,由于老子的影响力太广泛,所以只能用一些小小的手段来改变它,让大家无法真正地领悟到其中深奥内涵。
所以,当时的一位历史家曾这样评价:“ 道家典籍,其实易行,其辞难知。”这意味着尽管门庭若市,却仍旧遮掩着智慧深邃的地方。这正是我今天想要向大家推荐更多关于《道德经》的文章,那样或许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和方向。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和反思的人生的宝贵资源。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章,可以帮助读者从繁忙日程中抽离出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从而更加明智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步。此外,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将这些哲学原则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心平气和,更好地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