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与道派修仙特征探究
在康熙年间,太乙金华宗旨的问世及其后续发展历经多次修订,形成了不同的版本。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版本是乾隆年间邵志琳整理的六十四卷本《吕祖全书》中的《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该版本由潘易庵等人所撰序、跋,并对成书过程有所说明。
据记载,康熙戊申年(1668),潘易庵等七人在毗陵白龙精舍设乩坛,蒙吕祖降笔传示宗旨。康熙壬申年(1692),屠宇庵收集散编,与张爽庵汇辑。这一年吕祖又在常州红梅阁降笔。最后张爽庵汇辑前后所传,编纂成书。
潘易庵的序言中提到,他和其他六位同僚于康熙戊申年参与扶乩活动,每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和兴趣,但他们共同受到了纯阳圣祖的教导。在这次活动之后,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此外,这七个人的辈份也不相同,有的是高级别,有的是低级别。在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去世,而有些则仍然活着。当时并没有将他们全部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只是记录了他们当时的情况。
至于潘易庶等人的道派归属,可以从几方面来考证。一方面,他们自称属于净明嗣派,但另一方面,《神霄侍宸谭长真》的内容表明,他们实际上属于太乙法派,其中包括纯阳圣祖作为第一大道师,以及其他几个重要人物。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显示,这些人物曾师从全真道龙门派传人朱元育,并且与李颙等著名学者有过交往。
总之,《太乙金华宗旨》的问世及其后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它涉及到了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道教修炼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历史、内容以及相关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实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