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经 论德数位变迁下的道德经神秘篇章重现仅一字之差却掀起意境大翻转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1973年,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经》出土了。 当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挖出了三座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几篇薄薄的帛书,就是我们盛行四海的经典国学《道德经》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时震惊世界!
然而经过学者们的对比研究发现,帛书中的很多内容,与流传至今的版本颇有差异。这些差异虽然大多只差在寥寥几字上,但无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中的意义有着千差万别之远。
首先,在书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根据帛书上所写,是“德”在前,“道”在后,应为《德道经》,而现在的版本却是“道”在前,“德”在后,这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比如说《道德经》的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 之 相随恒也。
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只要一个字只差,但意义却完全变了。 “有无交替生”,与“从无创造”的理解,你生的我,我生的你互为根,不断循环。但第二个理解,却是从存在中诞生,而非空虚。这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观点更契合,即一切万物皆源于存在,而存在又源于虚无,因此困难的事必然通过容易的手段完成,大事则需细心处理,以达到和谐。
还有:
传世本:大器晚成
帛书本:大器免成
这一处更巧妙,只是在一个偏旁上的变化,就改变了全局。一种意味着才华需要时间才能发挥出来,而另一种则表明才华自自然然地展现,不需刻意追求或人为强加。这整个概念贯穿于整个《道德经》,而我们的常态话语反倒是追求晚年的成就?
有人认为,这些可能是由于翻录过程中的错误造成。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重要修改,如将“执今乃惟修身养性也。”(今天最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改成了“执古乃惟修身养性也。”(过去最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以及把原来的第四十五章误记作第一章。此外,上善若水一词,也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这都是为什么呢?
当时,《道德经》的思想实在太先进,它并不适合当时统治者的统一集权。当时的一句翻译如下:“品行最高没有标准,所以称得上‘圣’;品行低下不违背规矩,所以称得上‘愚’。”如果百姓都接受这句话,那么设立礼法纲纪就会变得毫无约束力,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标准,从而让统治者的权力变得极其困难。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当时统治者想要禁掉《道家典籍》,但因为老子的影响力太广泛,他们只能改变第一章,使其含义变得更加复杂,将原本简单直接的话变成了深奥晦涩,让人们很难理解其中奥秘。
因此,小编希望大家能多读读这个简洁但深邃的小册子,它虽言简意赅,却蕴藏着足够让人思考的问题。在它面对时间考验之后依旧坚韧可靠,让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历史悠久且神秘莫测的大智慧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