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重塑道德经被改动前的秘密篇章数字符改意境大变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虽只改了寥寥数字意境却完全不同 1973年,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经》出土了。 当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挖出了三座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几篇薄薄的帛书,就是我们盛行四海的经典国学《道德经》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时震惊世界!
然而经过学者们的对比研究发现,帛书中的很多内容,与流传至今的版本颇有差异。这些差异虽然大多只差在寥寥几字上,但无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中的意义有着千差万别之远。
首先,在书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根据帛书上所写,是“德”在前,“道”在后,应为《德道经》,而现在的版本却是“道”在前,“德”在后,这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比如说《道德经》的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 之 相 随恒也。
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只有一字只差,但意义却完全变了。 “有无”的含义深远,它代表着阴阳交融,而“难易”的变化则影响到理解整个哲学体系。而且,从“高下”、“音声”的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背后的思想深度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却又充满智慧。
还有一处:
传世本:大器晚成
帛书本:大器免成
这一处更为巧妙,只差一个偏旁上的一个字,其意思却完全改变了。一种解释是人才是晚年的成就,也就是只有老年的才华才能真正展现出来。而另一种解释则表明人才是自然而然完成,不需要刻意追求或人为制造。这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反映出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说,这些都可能是由当时的手稿抄写错误造成。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更奇怪的事情发生。在翻译过程中,有一些词汇被错误地替换,比如把执今(指现代)改成了执古(指古代),把水中的善良(water-like goodness)误读成了水样的善良(goodness like water)。甚至还有第四十五章竟然变成了第一章,这一系列的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的人认为,《道德经》的思想太过先进,不适合当时统治者的统一集权政策。因此,当初它们试图禁掉这部作品,但由于老子的名望极广,所以只能通过修改文字以掩盖其真实含义,如将第一章从讨论最基本的事物转向谈论如何称赞某个不可言说的东西。这一做法成功地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心理和哲学思考,使得这个原本应该简单直接的话语变得复杂晦涩起来。不过,即便如此,《 道家典籍 的奥秘仍旧能够抵御时间检验,因此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和学习它,为自己开辟新的视野和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