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修于朴拙身安于自然之中光与尘同归于一
一、一个完美的人生旅程,不是因为不断积累或复杂化变得更好,而是通过简化,达到最为简单的状态。即便对于那些需要不停增加的事物来说,增加只是一种过程和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比如知识,我们追求知识的目的,并非使自己变得更加复杂,而是让我们能以知识悟到智慧,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触及智慧之源,这样的境界也是从简而来的;对于名利富贵也是如此,我们追求名利富贵的目的,并不是给自己增添负担,而是为了减轻内心忧虑与负担。所以说,增加本身,也就是为了有效地减少,使人生最后达到一种平衡。如果不懂得以此平衡自己的生活,在不断积累中不知道何时适当减少,或许连增加的意义都不知道,那么在不断增长中必将因过度加重而感到痛苦。
就像我们常见到的有些人,他们经历了很多,但随着经历越来越多,他们反而感到越来越痛苦,内心充满焦虑;他们学到了很多,但学到的东西愈多反而愚痴无知,更自以为明了,其实却变得更加愚蠢。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意味着:那些追求学问的人会让自己的知识逐渐增长,而那些追求大道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欲望逐渐削弱。
通过降低到“无为”的境界,你自然能够做到一切皆可为。这所谓“无为”,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毫无谋略,更不是贫穷落后生活状态,而是在获得这些物质之后,可以从内心洞察事物本质,并且用最简单、直接的心态去平衡应该拥有的生活。
正如人们所说,“平常心即是道”,修行过程就是减少错误念头和不合时宜私心杂念,最终达成通透澄澈的心境,就像老子说的那样回到婴儿时代,那时没有复杂的心机,却能享受纯真的快乐。
《小窗幽记》里写:“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智多,愈多而愈散。”意思是不管孩子们接受多少教育,他们天性的完整性保存得很好;接受更多知识,但思维却分散混乱。一个人接触的事物量再大也不一定意味着轻松清晰,有时候还可能成为自己生活负担,如同孩童时期,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破坏,所以保持完整,与周围世界的一致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好的生命来自于简单,这不仅包括快乐,还包括直达本质的人生智慧。
二、许多人对“简单”这个词有误解,将其视作低层次的人生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被外界事务填满,他往往无法找到正确路径,即使他努力寻找也难免迷失方向,因为他的思考太过繁重。他可能拥有大量财富,但是他的精神空虚,他可能掌握深厚技能,但是他缺乏真正了解世界的手感。他甚至可能掌握了许多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上却显得力索不足。这都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如何将复杂变为简单,没有学会如何将纷扰变为空寂,从而失去了真正理解世界和自身需求的手段。
庄子曾这样阐释这种情况:“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这句话表明圣者明白哪些地方要守护哪些地方要放弃,而凡俗之辈则恰恰相反,他们守护不该守护的地方,又放弃应守护的地方。这其实就是修行至“简单”的高尚境界,是一种能够快速识别事物本质,用最基础但又深刻的情感去体验世间万象,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的认识水平,让每一次选择都符合自然规律,不违背宇宙法则,因此才能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自由。而凡俗之辈,则由于过度思考和私欲占据主导位置,以至于无法看透现象背后的真理,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波涛中,对待所有事情都是一味跟风附庸先进,无论走向何方,都只能是一个盲目的模仿者,从此陷入了一种永远不能超脱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