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修无为至简身安自然之应
一、一个理想的人生旅程,不是因为不断积累或复杂化变得更好,而是通过减少,直至达到简单的状态才恰到好处。即便对于那些需要不断增加的事物来说,增加只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最终的目标仍然是为了减少。例如,知识的积累,其目的是让我们以最简洁的方式触及智慧本质,而这种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状态,也源于简单;同样,对于名利富贵,我们追求它们不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更多负担,而是为了减轻内心忧虑与压力。
因此说,加法背后的本质也是为了有效地减法,使人生最终达到平衡。如果不明白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平衡,那么在不断增长和积累中不知道何时适当减少,或许连加法自身意义也不了解,一定会因过度增长而感到更加痛苦。正如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人,他们经历了许多,却越经历越痛苦;他们又学到了很多,但学习得越多反而变得愚蠢起来。
《道德经》中的话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阐释了这一点:追求知识的人会让自己的知识量每天都增添一些,而追求大道的人则会让欲望和念头每天都淡化一些。在达成无为境界之后,就能使自己成为无所不知之人。
所谓“无为”,并非我们理解中的空虚或毫无心计,更非贫穷简单的生活状态,而是在拥有这些物品后,可以从内心深处感知事物本质,并用最直接、最清晰的心态去平衡应有的生活。这就是说,“平常心即是道”,修行过程就是剔除内心错误思想与不合时宜私欲杂念,最终达到澄澈透明境界,就像老子说的“复归于婴儿”的状态,这个阶段孩子们虽然没有复杂的心思,但童年却能获得更多快乐。
《小窗幽记》提到:“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智多,愈多而愈散。”意思是一些孩子们尽管智力有限,但是他们纯真的天性保存得很完整;接受更多知识但却可能导致思维分散混乱。一个人接触到的东西越多,并不意味着它就容易管理或清晰,有时候反而可能变成负担,让自己拥有的东西成为生活负担,就像孩童时代,因为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破坏,所以能够保持完整,从这样的基础出发,更容易获取人生的价值。
好的生活就是从简单开始,这不仅包括快乐,也包括直接领悟人的生命智慧。而且,“简单”并不代表低级,它指的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当一个人的想法和行动过于繁重,他的大脑无法清楚地思考问题,即使他有很多计划和愿景,他也可能无法实现它们,因为他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太多。
庄子的哲学认为圣人才知道安守其位,不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他建议人们要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应该专注的事情上,用正确的心态看待世界。但俗人们往往将精力分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看到事情的核心,只停留在表面层面,因此他们无法得到真正满足,也无法找到幸福感。所以,“简单”是一种回归自然,没有冗余信息,使一切返璞归真,以实事求是作为原则来对待世界。这也是古人的理想之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我们的需求毕竟有限,当我们放纵自己的贪婪,一味追逐的时候,将不会有好的结果。而正确的人生,是学会适可而止,在增加与拥有的过程中寻找平衡,这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