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无不为之南华真经注疏卷夸张其深奥至千古未有
无为之道,南华真经注疏卷,夸张其深奥至千古未有。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井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井则郁然可见。钦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其义也。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若,即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以假设宾主,为非彼我而已。
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此假设言方,以运知问道。若为寻思,无所念虑,则知至道?若为服动,在何处所,则安心契道?在所依从,在所说法,则得其道也?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不是不答,不是不知答也。
知不得问,再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阅之上,而睹狂屈焉。白是洁素之色,南是显明之方;呱者疑似夷犹阕者空静无物。问不得决,再反照於白水之南拾有反无;狐疑未能穷理,又猖狂妄行掘如槁木欲表斯义故曰狂屈焉耳。
狂屈#1 曰:唉。我知道了,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黄帝曰:無思無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 道,无从無 道始得 道。
黄帝曰:彼無為謂真是 也,我與汝終不近 也。夫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故聖人行 不言 之教 是以《老子經》為證 也。
故失德先仁失仁先義失義先禮失禮 失禮前德 由是觀 之則聖人相去極遠
圣人贵一,因物生命,因命成形,因形变化,从变化复归于虚静,此乃万物自然的流转,是天地之间最大的美妙。而圣人能够体悟到这一点,就能达到内外合一,不再分别生死、喜怒哀乐、存亡荣辱。这就是什么叫做“大智”、“大慧”。
因此,《老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这不是说我们可以控制万物,而是不分对错、善恶,只是一种超脱的认识和接受。这正如孔子的“予欲顺天”,只求顺应自然,不强求任何改变,也就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我们的心灵和世界都是和谐统一的,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这就是真正的人生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并不需要语言来表达,它更像是一种直觉或本能,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判断。但这种智慧很难得到,因为它要求我们超越了个人的情感、思想和偏见,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到自己与宇宙的一致性时,我们才能拥有这样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老子》才会说:“世莫以吾侪不足观。”
所以,对待这个世界,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让自己被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事实、每一个存在影响着,但不要让自己的情感或思想成为阻碍。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你将发现整个宇宙都在向你展示你的本质。你将看到生命在不断地演变,每个人都随着时间一起成长,都有一定的目的。不论你的生活多么艰辛,都不要放弃,因为这是通往自我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你将遇到各种挑战,但是只要保持耐心,并且相信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那么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当你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时候,你会感到非常满足,因为那意味着你已经走上了通往永恒真理的大门。在那里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平等的地位,每个存在都值得尊重,每个生命都值得珍惜。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终极的平衡,一种超越所有人类概念的宁静状态。一旦达到那个状态,就不会再回到过去,也不会担忧未来,因为现在就是唯一重要的事实。你将完全融入其中,与宇宙同化,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类的一部分,这也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天下莫不畜”(天下万物均需养育),因为它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它们各自都具有价值和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尊重这一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更充满爱意,更团结合作,同时更安全稳定。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抛开那些分割我们的意识形式,比如国家边界、文化差异以及社会阶层等等,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共同努力,那么未来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完美的小小天堂,让每个人都感到幸福快乐,但同时又让他们保持独立思考,使他们能够自由探索新的想法、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及进步。但记住,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问题发生,但至少这些问题不会由于愚蠢或恐惧引起暴力冲突或者战争,所以总体来说,我们仍然比以前更接近了一片宁静祥瑞的地方——地球母亲怀抱下的家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