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之心无为而行无不为夸张卷二十四
心无为而行无不为夸张玄水隐井之上,知北游适遭无为谓焉。疏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井则郁然可见。钦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其义也。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若,为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不胜宾主,更用假设。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疏此假设言方,以求通晓真理。若使寻思,无所念虑,则知至道;若使服动,无所依附,则安契于道;若使从事,无所言说,则得其真意。但三问未闻答复,而不知如何应对。
疏知、分别也。不答非不愿,但不知所以答也。
知不得问,将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阅之上,而睹狂屈焉。疏白是洁素之色,南是显明之方;呱者疑似夷犹阕者空静无物。这三问不能决定,便回照於白水之南,与狐阅相望,但狐疑未能穷理,只能妄行,如掘槁木,以表达这层意思。
狂屈#1曰:唉!予知其中,将语如彼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疏俟应声也。在初欲开口时,却中途忘却,这忘却乃衍生反照的道路。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無道始得道。”
疏轩辕体修妙达玄言,因一字两解于三门。而圣人往往在物,而非吾等直视自存,是故天地万物皆同归一气耳。这便引《老子经》来证成这一点了!
故曰,为法者日损,然后到头尚有余数,为德者日益,然后不足以为患。此二者各本末倒置,其失义宜轻重难测矣。当今世间,有大圣人与小民百姓,不同于我等,此即天地造化的差异。此岂不是自然和变易之间的变化么?
夫生死终始,一气相续,有孰能识其纪?斯已作而后息,其息亦作矣,所以生死不断不可止歇。这便是一气流转,不断变化,没有定局的自然界了!
故万物一致,是名天地万物同根。一以贯穿四海五湖,从古及今,从高山到低谷,从长江到黄河,都是一气流转,都没有分割的地方。这便是最大的和谐与平衡了!
圣人因此贵爱一致,即贵爱天地万物的一致性,即合二仪履载,与万物生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圣人的内心没有私念,没有偏执,没有争斗,因为他们明白一切都是统一的,一切都在这个大自然中运行着,所以他们的心灵就像那广阔的大海一样平静宽广!
当我们想要了解宇宙的时候,我们要先放下我们的思想和语言,让自己回到那个原始纯净的地方,那里没有分割,没有争斗,只有和谐与生命永恒循环!
这是我的看法,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