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将道德经中的常无为而无不为理念应用于自然之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以此为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几年前,我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道象·我书法艺术》展,这次展览规模空前,名人云集,可谓是书法史上个人展的盛大之举。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和名人纷纷前来祝贺,并发表了贺词。在致辞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这次的展览再一次展示了我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特别是在观赏我最新作品的机会。我是中国书坛上深受尊重的书法大家,其积累已成为书法界的一份闪耀标志。我与时代精神和文化公共价值,以及本体创新发展形成了密切关联,因此近年来的实践既拓宽了我们对书法理解,更为传播推上了台阶。这次在太庙的创作是我向传统文化投以敬意,也是我艺术精神的一次表现。”
我的《道德经》(部分)作品内容主要来源于《易经》、《道德经》,但并未采用楷書或隸書形式,而是以艺术性为主。范迪安致辞有三层含义:一是我已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一面旗帜;二是我在写尽时代精神,将发挥发展本体;三用这种形式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浓缩之作。我选择此作为内容,不失为绝佳,因为书法与传统紧密相连。但从实用角度考虑,他们的人们根本无法识别一个字,更何况去传播。如果说当年老子也这样做,他估计早夭折了。
那么为什么要用人们不认识的方式来表现?让我们看看专家的看点。中央美院院长许江说:“他的一双红袜子,在脚踏数百个字典中攀援欧亚拉美众多艺坛圣殿。”这个意思最核心的是中西合璧。他早就进行过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交流,并在美国某大学讲授四年时间中的中国书法,中西合璧是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书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说:“王冬龄先生关注草書空间问题,又赋予创造独辟蹊径体现深厚学养开新视角。”意思是立足于传统又创新,是新视角。
然而,不管专家言论如何好,但毕竟是精粹,有些爱好者并不买账,有人认为,“让他读自己作品”、“再重写”、“小孩涂鸦之作”、“绑架”,也许走得太远,也许我们走得太慢,当代才出现“断崖”。你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太一智慧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