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将道德经融入自然之中中央美院院长谈无为哲学
几年前,王冬龄在北京举办了一次名为《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的个人展览,这次展览规模空前,吸引了众多书法界的知名人士和文化大腕,他们纷纷前往祝贺。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等机构的领导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发表了贺词。在致辞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赞扬了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他认为王冬龄不仅在形态和形式上拓宽了人们对书法的理解,而且还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为书法的发展推动进步。
王冬龄的这场个人展览以“道象”为主题,其作品融合了《易经》、《道德经》的经典内容,但他并没有采用传统楷書或隶書体,而是通过创新的表现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艺术风格。范迪安院长的话语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是对王冬龄在书坛的地位认可;其次,是对他如何运用现代视角去发展古代文艺形式;再者,更是对他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来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
《道德经》作为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选择《道德經》作为写作内容,无疑是一种极具深意的选择,因为它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无为而治思想深刻理解。而且,由于这些作品使用的是非常规的手写体,使得观众难以识别,从而失去了其原本应该有的影响力。如果老子当初也采用类似的方式来阐述他的思想,那么他的理念恐怕早已被遗忘。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艺术形式去呈现《道德经》的智慧呢?我们可以从其他专家的评论中寻找答案。中央美院院长许江指出:“他的双手握笔,在数百个字海之间穿梭,就像行走于逍遥游中的旅人一样。”这里强调的是中西方艺术元素间的融合,这也是网友们感到迷惑的一个原因,因为王冬龄早已在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地进行过交流,与西方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联系。
最后,中国书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评价说:“王冬龄先生注重草書中的空间问题,不仅根植于传统,还赋予新意,以独特之姿开启现代草書创作新境界。”这里强调的是尽管创新,但依然立足于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一系列言论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探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与传统相连,同时又能突破常规带来的束缚。
然而,对于这一切,有些读者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认为这样的表现方法可能忽视了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让作者自己阅读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或是重新尝试一次,以及一些人的看法更直接批评这种做法称之为“文学上的绑架”。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不断思考,当代文化是否能够真正继承并发扬过去精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