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你知道吗这其实就是一招高级的外感伤寒瘟疫诸证说就像天然道观里的老道士既不用药也不出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其实就是高级的“外感伤寒瘟疫诸证说”!就像天然道观里的老道士,既不用药也不出手,却能让病痛自行消散。这不就是无为而治嘛!
冬季过于寒冷,或因人正气不足,阴阳不和,寒滞血脉肌肉之中,春阳气发,寒不能开释,阳气怫郁于中。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五味、保持骨正筋柔、气血流畅、腠理固密,以此养生以达天命。
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每年岁气有太过有不及,都可能引发各种疫疠。这些传染病或流行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不同的症状,但总是相似的。要避免受它们的影响,就必须保持精神充足和正气充实,让外邪无法干扰。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养生:法于阴阳,有节食饮,不妄作劳,使身体与形俱旺盛,那么风寒暑湿燥热都将不能触犯我们,这就是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如果有人患了温热性病,而自身的阴精虚亏,那么治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温热性疾病往往会耗尽体内的液体,大多伴随着发热、口渴等症状。如果能养阴清热透表,那些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但如果阴液不足或者邪火太重,最终导致真阴枯竭,那就危险了。
《素问·热论》提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意味着所有发热性疾病都是由伤寒引起的。而《周礼》则指出:“地氣沮泄民必疾疫”,说明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医者必须洞察这些变化,并在六经理论基础上治疗。
温熱四季皆有,這種溫熱是伏氣之疾,也稱為伏邪。它常因新感風邪而發作,是為新邪引動伏邪。此外,它還可以由風、陰、暑或濕引起,因此分為風溫(或稱風火)、冷溫(或稱客寒包火)、暑溫(或稱暑熱)以及濕溫(或稱遏熱)。這些名稱取決於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時間點。在夏秋時期,由於空氣較浊,這類型的疾病尤其容易發生,並且會與霉菌相關,因為水土積聚形成霉菌。
傷寒成溫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很多醫生並未完全理解這種疾病本質,只知道患者感染了傷寒,但未了解其始於陽氣內郁結後轉變成炎症。在小寒後至立春前,即大環境較冷時,如果身體受到嚴重影響,便會傳入脾胃並留下痼烈毒素。而當陽光逐漸增加,小暖來臨時,這些毒素便開始被排除體內,如果只輕微感染則成為溫暖;但若深度感染則在夏至後展現出真正炎症,這種情況被視為「熱」狀態。此時,一旦遇上強烈風暴或者飲食過量,此前的藏匿著無法排出的毒素便爆發開來,被認定為「傷」、「痛」甚至更糟的情況。
總結來說,《道德經》的無為而治實際上是一種高級策略,用於對付一切形式的小惡劣事物。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平衡自己的生命力,以達到一個均衡狀態,即使面對任何挑戰也不容易受害。我們需要照顧好自己,不讓自己的心靈和身體處於疲憊與壓力的狀態,我們應該活得更加悠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