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正体玄先生历史上的道家名人与古籍之缘
潘师正,字子真,是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家世官宦。从小就有奇特的身相,他的脚板上出现了灵龟的纹路,这在道教中被视为神异之象。此后,在母亲鲁氏的教育下,潘师正开始学习道教经典,尤其是《道德经》。
十三岁时,潘师正失去了母亲,他守墓期间因孝顺而闻名遐迩。后来,大业年间,当他遇到刘爱道时,被誉为“三清道上奔驰良马”,即将成为茅山宗宗主之一。
随着炀帝杨广征高丽,并在涿郡临朔宫召见王远知时,对王远知产生了深刻印象,最终由王远知授予他三清教法、真诀和灵宝道法。在王远知去世后,潘师正继承了他的遗志,并受命在北方发展茅山宗,与佛教抗衡。这一使命成为了他修行生活中的重要方向。
在嵩阳观内,他与刘爱道一起隐居十余年,对天地自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习内外丹法,以期达到仙境。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一部自己的仙谱,并继续传播茅山道法,为众多门人提供指导。
唐朝初年的高宗对他的才能倾心,但由于他坚持不向宫廷献书,也没有参与制作佛书。而当高宗亲自前往洛阳并请问他的所需时,只以“茙松清泉”回应,即表示自己已有所需要,不必再求助于外界。这份高洁的心态让高宗更加敬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