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一指社会万物一马能否借道德经辟邪
很有趣的是,辩论大师庄子不喜欢进行辩论。这是因为庄子与辩论大师们观察世界的角度截然不同。世人一般将目光投向现象层面,而庄子则站在无限遥远的高度,用道的视角,如同镜子般忠实地反映事物本质。
世人认为彼此对立、是非荣辱,在庄子的眼中,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彼此对立、是非荣辱,都源自于人的内心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来自于人的内心,是偏私一隅的。如果我们读后面的《秋水》篇,看到河伯在秋水泛滥时感到“天下之美尽在己”而洋洋自得,但当他到了汪洋大海时,这时候才领悟到天地之无限,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因此,我们可以把拘于一己私利的井底之蛙的心态称为“河伯型”心态。
在上文中,庄子指出人类喜欢以自己的偏见来判定事物价值,这毫无意义,也无法探究事物真正本质,只有用“莫若以明”的视角,从“道”的高度才能洞彻事物本质。在这一节里,庄子进一步推进了认识论深度。他利用先秦名家的“白马非马”和“指之非指”的讨论,以更深入地说明概念与事物之间关系。
庄子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段话极其难懂,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公孙龙关于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白馬”,第二个命题是“白馬”。这两个命题其实讲的是,“名”与“我”之间相互分离相互独立关系。公孙龙说,我手上的这个大拇 指,并不是手中的手。我说的这个名字叫做的手,它并不是我所持有的那根实际存在的大拇 指。这两者都是概括性虚幻性的,与我所持有的实际存在的大拇 指是不相关联的,因此,大拇 指并不是手中的手。
举个例吧,你用你的右手去触摸桌面,说这是桌。但那个具体点点滴滴构成桌面的材料,与你所说的名字"桌"它是一切独立开来的,因为所有东西都被给予了名称,所以它们被称为"实体"(即使它们只是虚拟或抽象),它们既不依赖于他们被给予名称也不因如此就失去了他们自身特征,因此,无论你怎样改变你的想法,你仍然会拥有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点点滴滴构成的事实,即使其他人可能会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它,但这些不会改变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同理,“白馬 非馬”的意思是一个雪色的毛驹,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真实存在着的事实,而毛驹则是一种由人们根据某些共同特征赋予的一类动物身份,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将毛驹叫做狗,但是不管你如何改变这个身份标签,它仍旧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存在着的事实。而且正如张三并不代表他,他也是这样一个人一样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庄子的意思了。他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思想,即使用单纯的一个部分比如大拇 指去解释整个的手,那么更好的方法应该使用完全不存在的大拇 指去解释整个的手;同样的,如果要证明一个雪色的毛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毛驹,更有效率的是拿一个从未听过或闻到的叫法去定义这个雪色满脸稀疏的小兽,而不是直接使用某个已经知晓但又能否认其来源的人造词汇或者名号
最后,在全文结束处,将继续谈及更多关于智慧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智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平静和谐
通过思考和学习这些哲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简单的情感反应,对待问题和挑战保持冷静,让我们的决策过程更加清晰,同时减少冲突和误解。
总结来说,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理解自己对于世界以及周围人的看法,并尝试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放下争执,让人们共享知识信息,为社会创造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力。
这样的交流促进了解、尊重对方意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解决方案,有助于建立起基于信任、尊重与合作精神的人际关系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最终能够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关怀与协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