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问世考道派特征与诸子百家在自然之境的体现
《太乙金华宗旨》的问世及其道派特征考:从康熙年间的修订流变到乾隆年间的整理本
在自然之境中探索诸子百家与太乙金华宗旨的关系
自康熙年间,《太乙金华宗旨》便已成书,并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不同的版本。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版本是乾隆年间邵志琳整理本,这一版本收录在六十四卷本《吕祖全书》第四十九卷中,题为《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邵志琳表示,他的这部本出自苏门(即苏州)吴氏抄本。
该版本载有潘易庵等人的序、跋,对成书过程作了说明。据记载,康熙戊申年(1668),潘易庵等7人,在毗陵(即江苏常州)白龙精舍设立乩坛,蒙吕祖降坛,传示宗旨。康熙壬申年(1692),屠宇庵收集散编,并交由张爽庵汇辑。此后,再次于常州红梅阁得到吕祖的笔录。
潘易庵在其序言中回忆说:“忆自戊申冬,我纯阳圣祖传示宗旨,与同盟七人,再拜而受。”
“七人之外,无传也。”他指出,“其奥旨不过一二语,全不涉语言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奥秘逐渐被记录下来,最终汇编成书。
到了康熙壬申之后,不仅这些原始乩文得到了整理,还包括了一些新的乩文内容。这其中,一部分乩文甚至包含了对诸子百家的讨论和比较,从而展现出了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深度和包容性。
关于潘易庵等人的身份,有必要进行考辨。在邵志琳整理版《太乙金华宗旨》中,他们署名为净明嗣派,但其他文献则提到他们另有一个称呼——太乙法派,以纯阳圣祖为第一位大道师。在这一体系内,每个成员都有一套独特的法名,其中每个人都含有“乾”字,如潘易庶、刘度庶、许深庶等。而且,他们所授予的是从坎字开始叙列的一系列法名,这体现了一种循环永恒的宇宙观念。
然而,从别的一些文献来看,比如王心敬编写的大作《南行述》,可以看到潘静观曾经师从全真道龙门派传人朱元育。这表明尽管他们可能以净明嗣派或太乙法派自居,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具有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多样的思想渴望。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虽然一些文献将这些人物归入某个特定的道教组织,但实际上,他们似乎又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和自由精神。这一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不同信仰体系之间交流与融合趋势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未来哲学思想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