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眉县太白山王兴理道长
王兴理道长,出生于河北塘沽的1932年1月6日,在华山王母宫正式投身道教修行。自1960年至1986年,他在眉县汤峪远门口老君洞深造,并在此期间受礼庞法山道长为师。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王兴理先后挂单于眉县钟吕坪老君洞(1987年)和北京白云观(1989年),并获得戒号治道子。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王兴理不仅致力于宝鸡市、眉县的道教发展,而且还积极参与了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资助下的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门前石桥的建设工作。这不仅为当地的道教事业添砖加瓦,也为重振眉县道教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位对青年道士学习与修行充满关怀的人物,王兴理强烈认为当前 道教界需重新审视其传戒制度,以确保真实精神得以传承。他曾多次主张要严格遵循古代戒律,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这样评价他:“初见之下,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丹凤眼,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透着智慧与慈悲。一张国字形脸庞配上那巨字形耳朵,让人联想到了历史上的某些名臣;挺直鼻梁和周正口型,更增添了一丝仙气。而那乌黑发亮的发髻,以及飘拂三绺口须,使他显得格外庄重。他的面容红润而健康,与那些沉静悠远的话语相得益彰。他站在那里,就像是仙人降临世间。不论是穿着海青色的山袍还是蹬着十方云鞋,都给人一种干净利落又充满精神感。”
就连他的言谈举止也让人感觉像是真正高僧一般,他的声音既低沉又温柔,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智慧。遇到他,就仿佛触摸到了大自然最纯粹的地方,这份体验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