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家代表人物的修道旅程犹如丘处机龙门七载蜿蜒不息
历代道家代表人物的修道历程,犹如丘处机在龙门七载,蜿蜒不息。他的修行旅程,不仅在道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使得龙门洞山水增光、草木增辉,并成为全真道士顶礼朝拜的祖庭圣地。
西迁陇右,幽居石室
公元1180年的春天,对于陕西的龙门洞来说,春色似乎来的比以往要迟一些。在等待中,一位衣着简朴且又超凡脱俗的道人,出现在了龙门洞的大山里。他姓丘,名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这是注定日后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位孤独的来访者,将改变这座大山的历史和命运,为这座神奇秀丽的大山留下了传承千古的全真龙门法脉。
丘祖始由磻溪来到龙门山,是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这年祖师三十二岁。早在丘祖没有来之前,他就在甘肃平凉、华亭等西北地区传道度人,并时常常住于此,并在此创立重阳会。丘祖居蟠溪六年,以苦炼性习儒参道,一方面践行丹功,一方面吟咏作诗,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修炼并进。在磻溪这段岁月里,可以说是将儒学与文化理论深厚基础为后来的成就奠定。
有两种可能引导他从磻溪迁至龍門。一是師兄馬丹陽之有意安排;二是自願愛上了龍門洞勝景佳境,並愿意留下。此時期,在龍門所寫之詩,如《自亭川回路次望龍門山》中寫著:“南望龍門一豁開,大渡鹤驭再頭回。大知此域因缘重未許他方更可。”顯示出命運安排與自己樂於居住之願望相結合。而《山居》中的“胜境无穷言不尽临风时雇以挥毫”也表明對龍門山水有一種溢于言表好感。
初來龍門時單獨一人,所以要親自到林中取柴,而這種生活方式與其先前的清苦生活並無異,只是在沒有乞食的情況下獲得食物支持。從史料看出,這裡已經有信教群眾,因此當需要時可以得到他們提供一些糧食來解決飲食問題。在《山居》詩中寫著:“饮食高呼天外鹤摩云仰看峡中雕。”顯然不是當初磻溪時代那樣乞食景象。
苦炼真性潜修至 道
後來,不再大量写诗,他說:“著假空贪齐李杜明真何必等松乔。”認為诗写得再好,即使与李杜齐名,也是不足为奇,因此不太重要,最终还是要从实际功夫做起。那既然不作诗,又將何為?“时时皂白浮沉景显贯真空慰寂寥”。每日里打坐,在静定中,把心念集中,无我執業,以求内心真正宁静,這就是修行的心法。而這些都反映出了他對於修煉道路上的理解和追求:既非過度強調學問,也非僅專注於內心靜默,而是在兩者間尋找平衡點,用以達到真正的人生實踐。
随着时间推移,当事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最初清净安宁逐渐变得喧闹起来,因为许多人因为听闻他的名字而前来拜访。当事人的回答总是一致——即便面对这样的人潮涌动,他仍旧能够保持内心的一片清净,从而继续自己的修炼过程。他认为,“利名千种事,我心上何曾挂著”,即便面对世间万般诱惑也不曾被动摇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通过不断地努力达到内心世界的完善和提升,而不是为了外界荣誉或财富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