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爷的龙门七载道教三大高手修行历程
在陕西的龙门洞,公元1180年的春天,一位名为丘处机的道人出现了。他的来临改变了这座山的历史和命运,为这里留下了一段传承千古的全真龙门法脉。丘祖从磻溪来到龙门山,是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他三十二岁。在此之前,丹阳祖师在甘肃平凉、华亭等地传道度人,并常住于龙门,创立了重阳会。
丘祖居蟠溪六年,以苦炼性,习儒参道,日夜精进。他以深厚的儒学功底,精研道学精华。一方面践行丹功,一方面吟咏作诗,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修道并进,在磻溪这段岁月里,可以说是文化与修养的大融合,为后来的成就奠定了扎实基础。
究竟为什么要从磻溪迁到龙门,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马丹阳祖师有意安排;二是丘祖爱上了龙门洞的胜景佳境愿意留下来。在《自亭川回路次望龙门山》诗中写:“南望龙门一豁开,东迁鹤驭再头回。深知此域因缘重,不许他方道德该。”很有些命运安排的意思。而《山居》诗中写:“胜境无穷言不尽,临风时雇以挥毫。”看出对龍門山水有一种溢于言表的好感。
初来龍門時單獨一人居住,所以要親自到林中取柴,他說:“不怨深山自采樵,有清風自拂面膚。”虽然采樵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穿梭於茫茫林海之中,可領略大自然無限風光,也是一趣事。但這種生活並不是沒有變化,因為龍門洞周圍當時少有人家,所以化緣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苦炼真性、潜修至道,在龍門期間,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大量寫詩,他說:“著假空贪齐李杜,不假环墙世事遥。”他認為詩寫得再好,即使與李杜齊名,也是無用的,最终不过是在“著假空贪”而已,而真正修行還需要從實際功夫做起。那既然不作詩,又將何為?每日里打坐,在静定中,用心去觀照自己,這就是真正的心靈磨練。
随着时间推移,对外界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上至公卿王妃,下至士庶百姓等,都纷纷前来求见或请教。这时候の丘祖,用诗来谈论修行,与他们交流指引,让他们看破红尘,从迷途知返早日求真。我們可以通过这些信函应答诗窥见一番,这些都是用來指导他們如何正确地追求自己的道路,並且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因才施教。
然而太平年代不会长久,大旱瘟疫接连不断降临,当时陕甘两省都经历了严重的大旱和瘟疫灾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丘祖更显得心怀济世利民之心。他不仅在内心世界上寻求完善,更希望能帮助社会上的众生脱离痛苦,因此他的修练既包括个人内心的一种提升,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