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与道德经全文带拼音的社会传承再考
文周智虚【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讨《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传承问题,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梳理和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新的观点。文章将集中讨论《参同契》下篇中的三个疑问,并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考察,重新审视《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作者传承
在道教丹功领域,《周易参同契》被认为是“万古丹经王”,与《悟真篇》共同构成了“双壁”,享有极高的地位。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都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后世的丹家则通过作注来进一步阐释这部作品。然而,由于文献材料稀少,对《参同契》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待挖掘之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于其作者的身份问题。
史料梳理:
(1)彭晓注本
彭晓引自《神仙传》,提到魏伯阳是一个会稽上虞人,他修炼隐默,不仕朝廷,只专心于修行真道。他曾得到一部名为《古文龙虎经》的书籍,从中得到了妙旨,然后约定了与青州徐从事一起撰写了三篇章节,即完成了《周易參通真義序》。最后,这部书由淳于叔通流布至世间。
(2)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注解中提到,《参同契》的起源是由徐真人所创作,而魏伯阳是在后来根据徐从事的一些原则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改名为《五相类》,而淳于叔通则进一步完善并加以发挥,使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形式。
(3)容字号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注解中提到,按照历史记载,凌阳子曾将此书传给徐从事,再由徐从事传给淳于君,因此该说法推崇的是一个不同的作者传承线条,但其中包含了一些不确定性,如是否确实如此,以及关于魏伯阳位置的问题。
除了以上直接相关史料,还有一些旁证材料值得关注:
(1)玄光说的说法
玄光先生认为,《参与相同经》的上篇是由徐从事依据天文原理编写;魏君负责下面的两篇;而淳于叔通则根据三才之道完成了第三卷。这一说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流程顺序,但缺乏确凿证据支持。
(2)刘知古、葛洪等人的见解
刘知古和葛洪都认为魏伯阳是该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各自提供了一定的背景信息,但由于年代较早,其观点并不具有十分可靠性。
(3)陶弘景、张玄德等人的看法
陶弘景指出淳于斟曾接收过慧车子的授业,同时也强调了他的仙术能力。而张玄德则提到了刘玄穆与魏先生之间的事迹,以及他们分别修炼后的命运,这些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和记载,它们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具体的人物或事件,却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于仙术世界理解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其他典籍如陆德明、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等,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这段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过深入探究,比如孟乃昌、萧汉明,他们对于朱熹考订“会稽”为“郐国”的结论持不同意见,并且主张需要更全面的考察才能做出合适判断。此外汪启明先生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他坚持认为仅凭对某个地名“会稽”的考证就不能断定魏真人的祖籍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地理位置,而且宋以后的材料也不可作为最终判决依据,因为它们无法代表那个时代真正的情况。
基于以上史料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他们关于这个话题的话语互相呼应又互相矛盾。我们必须去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澄清这一复杂议题的事实数据,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一个片段,以便建立一个更加全面且准确的人物关系网络。这就是我希望能做出的贡献——重新审视所有相关资料,以求找到答案,让我们的讨论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图37)
前人结论:
汪启明先生在其研究中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①每家的说法除朱熹外,其余均以为合著。
②早期三家注材皆与魏伯阳、三人有关。
③重要旁证材料主要包括葛洪、彭晓、刘知古等人的见解,但其中很多信息不够可靠。
④朱熹之后宋代以下学者的观点影响很大,如孟乃昌、何晋英也有不同看法。
⑤现代学者普遍认定宋以后的资料不能作为最重要证据,有必要重返原始文献进行深入探究,以获取更精确的人物关系网络结构图表展示未来的可能性。(图38)
基于汪启明先生之前已有的成果,我计划继续深入探索,并尝试解决一些悬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能够结合更多新发现,将我的工作纳入更广泛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任何新出现的事实予以重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追寻真相,一步步走向正确答案,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会变得更加透彻,更贴近历史实际情况。(图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