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龙虎山道教文化精神识略

龙虎山道教文化精神识略

龙虎山“天星高照,地气冲凝”。位于江西鹰潭市的龙虎山,不仅山灵水秀,风景如画,更重要是它在中国道教文化史上具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尊道、龙虎、正一是龙虎山道教文化三个重要概念,承载着中国道教尊道贵生、冲和为德、正心求真的文化精神。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教祖天师张道陵于龙虎山中修道炼丹大成,赴蜀地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从汉末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世居圣地,隐龙虎体仙山灵气,住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使道教文化精神在龙虎山深深扎根、生生不息,也使龙虎山成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一、尊道:崇高信仰的文化精神

祖天师张道陵以老子为道祖,以道为道教最基本最崇高的信仰,从崇道、衍道、信道、奉道、弘道五个方面把道文化的精神在龙虎山传承与弘扬。

1、崇道:对民间信仰的整合与提升

祖天师张道陵入蜀创立道教,面对的是当地“俗好巫鬼”、“俱事鬼神”的民间习俗。祖天师张道陵在传教过程中,一方面“因俗为制”,不排斥民众的鬼神信仰。同时又告诉民众,当地原来所崇信的鬼神,多属“六天故气”。这些鬼神“擅行威福,责人庙食,求人飨祠,扰乱人民,宰杀三牲,费用万计,倾财竭产,不蒙其佑,反受其患,枉死横夭,不可称数”。现在,太上老君已用“三天”除去“六天故气”,“周天匝地,不得复有淫邪之鬼”(见陆修静《道门科略》)。

祖天师张道陵反对淫祀,但是不排斥民众对正神的祭祀。他指出,信仰的核心不在于祭祀,而在于对道的信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说:“天之,不在祭啜祷祠也。”因为道乃是宇宙万化的根本。《想尔注》中说:“道者,天下万事之本也。”

祖天师张道陵又进一步指出,道本身即是最高的神。《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这种“神源于道”的道神一元论思想,对民间鬼神信仰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神源于道”,彰显了神依道而行。既然神依道而行,因而神意即体现着天道。敬神之人,应该做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以臻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境界为目标。可以看出,祖天师张道陵在传统的鬼神信仰中注入了道的内涵,从而提升了信仰的层次。人们信奉神灵,不仅在于神能消灾免祸,赐福生财,更在于神与道通,由敬神可进而体悟大道。

2、衍道: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祖天师张道陵立教伊始,即奉老子为道祖,以《道德经》作为教化信众的基本经典。为帮助信众理解《道德经》,他亲自撰写《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提出了“道诫”的概念,以形象的话语对抽象的“道”进行了诠释。要求人们“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以获仙寿。他不仅以《道德经》教化信众,而且为《道德经》在民间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确立《道德经》作为道教圣典的地位,系师张鲁亲自删定《道德经》为五千字,史称“系师定本”。

从祖天师张道陵立教以来,直至今日,道教中人一直奉《道德经》为圣典。历代道学道修真、济世度人,莫不潜心研习、领悟《道德经》的主旨,或作注疏,或著宏论,畅阐经义,抒发心得,传扬大道,启迪世人。而这一尊崇《道德经》、阐扬《道德经》思想的传统,即是由祖天师张道陵开启的。道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长期流传而未曾中断,与道教对它的继承和弘扬有极大的关系。

3、信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祖天师张道陵开立的道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不同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得道成仙。祖天师在《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中指出,畏死乐生乃是人的本性。那么,人有无可能逃脱死亡的厄运呢?回答是肯定的。注文中说:“生,道之别体也。”道的重要特性就是生,人若能法道而行,便能与道一样永生。可惜世俗俗之人“闻道不能行,故老,老不止,早已矣”。因此,《想尔注》宣称:“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什么是“尸行”呢?“非道所行,悉皆尸行耳。”学道之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行“尸行”,一切遵道而行,最终就能获得生命的永恒。

祖天师张道陵反对“仙自有骨录”的命定论,认为人人都能得道成仙。那么,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获得仙寿呢?《想尔注》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结精自守。第二,清静无欲。第三,多积善功。这三条的要求,关键是要信道。“欲求仙寿天福,要在信道,守诫守信,不为贰过。”俗人虽畏死乐生,但由于“端不信道,好为恶事”,终不免一死。诚心信道之人,严守道诫,故能得长生仙寿。

可以看出,张道陵天师通过《想尔注》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理想人格,就是“自威以道诫,自劝以长生”,即自觉地以道所规定的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长生仙寿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4、奉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祖天师张道陵不仅提出了得道成仙的人生理想,而且了阐述了以此理想为指导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唯道是从”。《想尔注》中指出,学道之士“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如天下谷水之欲东流归于海也。”

学道之人不贵宝货、不贪宠求荣、不思建功扬名、不随俗转移;宁施人,勿为人所施;宁避人,勿为人所避;宁教人为善,勿为人所教;宁为人所怒,勿怒人;分均,宁与人多,勿为人所与多;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于俗间都无所欲,唯一心向道,志求长生。

可见,《想尔注》为人们阐述了一种迥异于世俗之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紧紧围绕修道成仙的价值目标,摒弃一切不合修道要求的世情俗态,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一如地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千百年来,无数的道教人士按此方式,在生活中修道,在修道中生活,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5、弘道: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化体系

祖天师张道陵传教,以廉耻教人,订立条制,令有疾病者疏记其生身以来所犯过错,作文书三通,分别放到山上,埋到地下,沉入水中,谓之“三官手书”。与神明盟誓,终身不得复犯,谓之“首过”。道民因惧怕患病,皆遵守戒约。祖天师还设立二十四治以教化民众,要求每年在一定时候会集治所,祭酒负责检查有无违反禁约的行为,同时“三宣五令,令民知法”。“会竟民还家,当以所闻科禁威仪敕大小,务共奉行。如此,道化宣流,家国太平”(见陆修静《道门科略》)。

祖天师在《想尔注》中还把道德行为的善恶与生命问题的终极解决连在一起,以增强人们为善去恶的自觉性。。注文中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俗人不能积善行,死便真死,属地官去也。”而“信道行善,无恶迹”的人,则能“避世托死过太阴中,复生去为不亡”。

祖天师张道陵开创的把伦理道德同神灵信仰和成仙追求结合起来的教化方式,一直在道教中传承下来。

后来,道教认为天地之间有专司人功过的神灵,神有严密的机构,无数的下属,对一切人的行为进行着监察登记。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说:“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算减则人贫耗疾病,屡逢忧患,算尽则人死。”道教还认为,人身中也有无数的神灵,称为“身神”,他们也随时向天上的司命之君报告人的善恶行为。《太平经》说:“为善亦神自知之,恶亦神自知之,非为他神,乃身中神也。”这种极具威慑力的教化,宋代以来以通俗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和“功过格”等形式推广普及于民间,影响极为深远,对维护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见,由祖天师张道陵发其端,道教一方面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劝戒人们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以长生成仙的理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龙虎:冲和为德的文化精神

龙虎山以龙虎而得名,道书中说:祖天师在龙虎山中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其实,龙虎所喻指的就是要阴阳和合以修道。龙虎和合,冲和相成,道显德彰。体现的是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

1、阳龙阴虎为之本

《周易参同契》说:“名者以定情,字者以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其中提到的“龙虎”,是道教金丹术的核心概念,喻指铅与汞、神与气、性与情。

《周易参同契》说:“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龙属阳,虎属阴,龙虎相见即代表着阴阳和合。《钟吕传道集•论龙虎》说:“丹经万卷,议论不出阴阳。阴阳两事,精粹无非龙虎。”可见,懂得“龙虎”的妙用,乃是修道炼丹的关键。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四字吉祥语大全 庄子无为而无不...
在古代哲学的海洋中,庄子这位思想家的船帆飘扬,他的无为而治哲学像一股清流,在千年后依然能够引领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今天,我要和你一起探讨这个深奥的话题,看...
道家祖师全文阅读 道德经白话文译...
探寻古老智慧的源泉 道德经翻译白话文,是一种将千年前孔子的哲学思想,通过现代汉语表达出来的尝试。这种翻译方式,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古籍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更容易...
历史上有名的道家人物 入门修道出门笑...
修道入门心法:笑傲江湖的智慧之光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人们常常忘记了如何放慢脚步,深呼吸,以及如何静下心来思考。修道入门心法,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实践,更是...
道家九字真言为什么厉害 欲界无天繁体字...
欲界无天:繁体字的刚毅之旅 在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字世界里,有一种字形,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无欲则刚繁体字”。这个...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