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念歪的道德经这2个成语出自于老子之口但意思被误解了
文章作者:琢磨君
白岩松佳作《白说》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老子《道德经》,取名为“被念歪的道德经”。他通过犀利独到又严谨科学的视角,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阐述了《道德经》中被后世误读的几个地方。
比如说,《道德经》开篇便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是古籍上没有打标点符号,也可以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也相去甚远。
而且,根据1973年长沙马王堆大型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它和传世《道德经》之间竟然有700多出差异,直接导致160多句含义发生了重大改变。比如说,原版帛书《老子》上是:“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
其实,我们只看现版的老子《道德经》,也有很多地方是被人误解的!比如说,以下这2个经典成语,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但意思完全被念歪了。而且至少是99%的人误解了《道德经》中的这2句话,看看你中招没?
01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字面意思是:最好的善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大多数人只看字面意思,也是这么理解的!
比如说,某国学栏目中,一位貌似知识渊博的专家教授,认为:上善若水的“善”字是最高德行,就像水一样。
但马上被一嘉宾反驳得哑口无言:“这个善字应该有善于的意思,老子的原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后面这七个善字,完全都是善于的意思,那怎么前面上善若水能是最高的德行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看“上善若水”这四个字,估计很多人会像那位“国学大师”一样,把“善”当做善良或德行来理解,认为做人应该一心向善,像水一样柔软、与世不争。
其实不然,我们要想正确而全面理解“上善若水”的意思,还要结合后面的“七个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上善之人,居处时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时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时善于格守信用,为政时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时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时善于把握时机。
结合这7个“善于”,我们才能非常全面理解何为“上善之人”,而这也是老子眼中的“圣人”!而且,我们应该多多效仿水的“谦下之德”、“海纳百川”、“以柔克刚”等优点,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上善”!
02
大智若愚;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道:“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是说: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这便是“大智若愚”的最早出处,形容某人很聪明,但从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一样。其实我们这样理解老子眼中的“愚”是错误的,因为这就把老子想得太厚黑学了,是歪读。
正如白岩松在某场讲座中所说:
“老子去倡导大智若愚,被我们现代人把这个‘愚’字给理解错了,认为说这是一种厚黑学,鼓励拥有大智慧的人装傻。其实错了,愚在老子的言语里面是指一种朴实纯粹的状态像婴儿。
老子一次又一次地把道比作水和婴儿,因此这个‘愚’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装傻,而是一种质朴的原生的婴儿一样的状态。所以说,老子觉得越有大智慧的人,越应该有这种质朴!”
有什么证据可以佐证白岩松的说法吗?有!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说: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内心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恢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老子用这个形象而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何为“大智若愚”,即:内心如婴儿一样干净纯洁的人,才是大智若愚。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在告诉大家:不要因为各种,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唯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像孩童一样质朴单纯,最后我们也一定能得到成功。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是悟透了这番道理,于是秉持“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的处世之道,因此人们也常常把他视作是“大智若愚”的成功典范。
看完本文,估计大家对“上善若水”和“大智若愚”会有了全新又全面的了解,不再是歪读《道德经》,也不再是误解老子的意思了。99%的人误解了《道德经》中的这2句话,看看你中招没?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琢磨君已经开通了“国学文化交流圈”,欢迎大家加入圈子!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