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三才图会》之“乌纱帽”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亦称“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服。隋唐时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此时的乌纱帽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而自明世宗朝开始,乌纱帽的双翅又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但等到清室统治巩固之后,遂下令将官员所戴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因此,丢了官也就常说丢了“乌纱帽”了。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救世的代表人物 书法之美探索古...
书法之美:探索古今艺术品质与审美价值 书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书法审美价值的一些探讨。 书法中的造...
道家祖师是谁 一日成仙解密古...
一日成仙:解密古秘诀的神奇力量 在古老的道教中,修炼者追求的是超脱尘世,达到仙境。他们相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一夜之间从凡人变为仙人,那就是开天眼口诀。这篇...
道教协会会长 淡泊明志追求简...
在这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深处常常渴望一种超脱物质、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追求与道家思想中的“淡泊明志”理念不谋而合。在这里,我们将...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谁第二人生 从线条到意境解...
1. 现代草書的定义與背景 现代草书,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书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的新兴书法形式。它承载着对古典艺术的尊重,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表现。 ...

强力推荐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