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秦建中关于书法评审结果的思考及其他

秦建中关于书法评审结果的思考及其他

原标题: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关于书法评审结果的思考及其他 每次评审过后,都会开个研讨会,对活动进行总结,进行反思,这是主办方应该做的,但每次评审过后,总会有无尽之感慨,也总会被无数人追问无数个“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但解释却不是那么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偶有一日读到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此中“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若不是追着词意去读,单纯是想着书法的现状,仅字面上解释,就别有深意。个人觉得,不管是主办方、评委,还是指导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从评审结果中去思考一些问题,获得新的认知。 关于主办方。每次的评审结果出来后,多少会有些遗憾,为什么会有呢?每次都说公平公正公开,但为什么还是有人提出异议?也许有人会说“我只要问心无愧就可以了”,我说“否”,这不是一个有品味有情怀敢担当的人的回答。首先,主办方主办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你若不能不断完善,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你主办的活动就越来越没有社会说服力,没有行业影响力,比如某些官办的活动,就像评委的师生展一样,若不是被人做成了官本位的样子,估计也没有多少人参与,真正觉悟的人也肯定不会参与,放在百年之后,就只会是笑话而已。所以,主办活动的方向是一个大问题,需要主办方去思考,如果你是为了名利,或者小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一般,或者某些官样照相的作业,那趁早收档还好,免得被人唾弃。另外就是你是不是真的公平公正公开了?我估计大部分的主办方都会说“肯定”,你“肯定”,但吃瓜群众不会“肯定”,比如,你请的评委是否有公心?是否真有料?评委的个人喜好是否影响了评审结果?或是行草书方面的评委评篆隶书是否有偏差?篆隶书方面的评委评行草是否公允?为什么传统方向的大楷和篆隶书获奖入展入选的机率不高?初评的结果是否就公正?混评是不是合理?现场抽查是检查作者的真实水平还是检查作品的真实程度?论文的作者如何检验其真实水平?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主办方去思考,至少需要去不断完善,才不会被人诟病。 关于评委。你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现场很少会有人跟你红脸,但问题是你是否夹带私货?也就是你是否真正无私,还有就是你是不是以个人的喜好去评审作品?或者以你个人的专长去评审你并不熟悉的领域?再就是你自认为你的水平够标吗?如果你认为不够标,你是否在某些方面去请教了同行的专家,你请教的专家是否真的有料?真的没有私心?真会坦诚直言?还有就是当你发现评审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向主办方提出?当你赞成或者反对某件作品获奖或入展入选时是否有足够的可以说服人的依据?你是否就有特别天赋的作者据理力争?你是否就评审中的遗憾向主办方提合理化建议?对照评审结果,你是否有思考自己的不足或者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你从评审中得到了什么?你所认为可以获奖或者入展入选的作品是否符合传统审美的方向?这次评审会不会将方向带偏?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评委去思考,这其实也是作为评委需要自我修行的方向。 关于指导老师。其实很多学生作品都是指导老师导向的结果,真正有创作或创新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要成就一个有说服力的书家需要有天赋、师法对、肯努力、有机遇,当前书法繁荣但没有真正有说服力的大家出现,这时指导老师的作用就相当重要,指导老师既要是良师,还要是伯乐。作为指导老师,你需要举荐优秀的学生去参与,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中去学习。你也需要去思考:为什么我指导的学生获奖或入展入选的机率不高?或者获奖入展入选的层面不高?问题在哪里?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评委的问题?当然,很多人都会说是评委的问题,那我就问你:你指导学生是学方法还是学你自己?如果是方法,那你的方法对吗?如果是学你自己,那你指导的学生为什么写的都跟你一样?十个或者二十三十个,或者更多的学生都跟你一样,字体、风格、章法、款式,有的甚至错别字都一样,评委会将机会都给你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就是你符合良师的标准吗?你自己的综合知识和素养够用吗?你注重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和综合实力了吗?如果你自己的技法水平还有问题,那你指导的学生还能过关吗?再就是你注重了学生的多样性取法吗?你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作了吗?你在指导书法技法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了吗?所有这些,指导老师都要去思考,唯有不断的思考,才有不断的进步,也才符合师道的要求。 关于学生。学生总是以老师为榜样,那你的老师是名师还是良师?你的老师在同行中的水平怎样?他的教法是否得当?你是学老师还是学古法?你是单一学习还是系统性多样性学习?你学习的方法对吗?你学习过程中关注的是字形?章法?技法?还是什么其他的。你是老师教什么学什么,还是你想让老师教什么?对照评审结果你为什么会获奖或者不获奖?是实力还是机遇?是老师指导的结果还是自己独立创作?自己在创作中思考过吗?如果换一种字体、换一种章法或款式设计还能获奖吗?我能从评审结果中学到什么?我购买并欣赏过我参与比赛的作品集吗?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些可能是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也可能是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有思考肯定比没有思考好。 关于家长。我觉得有一些问题需要去思考,比如:为什么让孩子学习书法?是通过获奖争取特长生指标?为自己的虚荣心把邻居的孩子比下去?还是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培育孩子的人文情怀?你给孩子选择的老师对吗?你给孩子选择老师是注重名气?教学方法?离家近方便接送?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孩子学习书法过程中你给过什么帮助?你帮孩子订了书法方面的报刊资料,或者购买了比赛的作品集或其他方面的书刊了吗?你思考过孩子具备这方面的天赋了吗?当孩子具备这方面天赋时是否考虑让孩子报读这方面的学校去深造?孩子的将来怎么办?对照评审结果孩子为什么获奖或者不获奖?如何保持、提高或改进?需要给孩子换书法老师吗?孩子的状况不同,思考的方向也不同,但这些都没有去思考,我觉得是不够的。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有些还是造成评审落选的因素,或者是书法学不好的原因。 一是笔法问题。古人对笔法是相当重视的,也多是秘而不传的,“韦诞之墓见伐于钟繇,以秘己之美也”,讲的就是钟繇为笔法去掘韦诞墓的传说,严格来说,自古及今,真正懂笔法的少之又少,我想怎么算也不会上千,相比我们现在遍地都是书法大家多少都有些笑话在里面。那笔法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毛笔使之达到符合传统审美要求的书写效果的方法,就是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方法,达到什么效果呢?就是达到自然审美的简单、安静、平和。笔法有汉魏笔法,或者说篆隶笔法,和唐宋笔法之分,篆隶笔法讲的是自然用笔的方法,唐宋笔法讲的是笔画造型和结构造型的方法。你用什么样的笔法决定你学习的效果,赵松雪的“笔法千古不易”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很多作品没有书法味,不耐看,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是从何学、学什么的问题。很多人告诉我要从楷书学起,估计包括很多评委都这么说,但我想问的是楷书没有出现时,人们学什么?那么就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笔法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先学用笔的方法,至少应该思考用笔的方法。黄宾虹《画法要旨》总结出的“平圆留重变”五种笔法,均与金石味有关,据其所著:“平”即“锥画沙”;“留”即“屋漏痕”;“圆”即“折钗股”;“重”即“枯藤坠石”;“变”则“超于法之外”。这些都是古代书论中很形象的说法,通过悟肯定会有一些理解的,掌握了笔法,从何学、学什么的问题就好办了。 三是法古还是法今的问题。本来是不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从包括中国书协主办的很多展览在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同类的书法入展,我不是讲抄袭,但很多人的作品可以随便换作者名字,也就是按照同一套路来写,机械地写,完全没有情感,但可以入展获奖,我们目前的硬笔书法也有这方面的倾向。江湖中有很多人反对田式楷书,但为什么不反对赵式行书、钱式草书、孙式隶书、李式篆书呢?因为有人当权,我们学时风、学权威、学名人的坏习气依然影响了很多人,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是传统篆书、隶书逐渐式微的问题。现在的篆书、隶书除了展览体能够入选外,传统篆书、隶书是肯定没有市场的,也导致很多人认为篆书、隶书就只有现在的展览体一种,但传统篆书、隶书至少也有上百种不同的风格,也由之生发了楷书、行书、草书、魏碑,至少不会被单一的审美局限吧。但你要是按传统写了肯定被人说没有创新,我就想,没有传统如何创新?所谓推陈出新,那也要陈啊。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是人为的灾难,评委一定是难辞其咎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的问题。 五是传统文化素养的问题。我们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或者理解不够深刻,或者我们对艺术的虔诚态度不如古人,对艺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一些教授学者盲目崇拜西方,什么都用西方那一套来衡量,舍本逐末,急功近利,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是消化吸收,而不是拿来主义,我们应该自觉树立并坚定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传统和立足传统的创新,而不是瞎整,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书法走向世界是让世界来学习和欣赏,而不是用西方的审美来改造或颠覆我们的传统。我们学书法还需要学习美学、音韵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文字学,甚至包括考古学、鉴赏与收藏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进行哲学的思考,美学的思考,很多书家自以为是的作品让人啼笑皆非。 六是作品中不应该出现的常识性问题。当然也跟综合文化素养有关,比如很多作品缺乏文气,乱断句、瞎造句、瞎做诗,有些自作诗平仄的关都过不了。或者是错别字多,漏字漏句,或者是繁体字用错,比如“范”字,姓氏时用“范”,而模范、规范、师范的繁体用“範”。“余”字用于姓氏还是“余”,但多余、结余的繁体就应该用“餘”。这些是应该知道的常识,但可能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这肯定是老师的责任。篆书的错误就更多了,很多情况是通过电脑转换字体照搬,但不知道很多都错了,好些字古代没有,需要用其他字替代,也不能想当然去写,比如“無”字的篆隶书,下面都不能写成火字。还有就是有些字古人有写,或者某些名人写了,但写错了,不符合构字的规律,或者是以讹传讹,我们依然这样写就错了。再就是印章方面的知识,很多作品印章乱盖一气,比如,佛教题材的作品盖个“道法自然”的闲章,就有些煞风景。这些需要我们多留意。 当然,在具体的技法方面还有很多呼应、对比、起承、留白等等方面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书法是在笔法基础上的全裸慢熟的艺术,也是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需要用时间去不断磨砺,需要一辈子的情怀来灌溉,来不得半点虚伪,一但染上名利,也一定达不到历史的高度,“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类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望吾辈多思考、共勉之。 (此文刊登于《第四届“翰墨传承书道”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暨书法教育论坛作品集》) 【作者介绍】秦建中,湖南善化人,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作家、诗人,现为广东省学校美育专家库成员、广州市海珠区宣传思想文化智库专家和首席文化服务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十香园纪念馆特聘馆员,广州市海珠区文联、广州市海珠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南粤印社副社长、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先后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100多万字,精品序论文章80多篇。出版有诗歌随笔作品集《心的航迹》、诗集《家乡那棵酸枣树》,书法集《纯阳五子•秦建中书法》、《秦建中书法》、《秦建中书法作品选》等,主编《魏碑六十四品》、《唐志六十四品》等专业著作二十多部。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忘忧草HD电影...
追忆与放纵:《忘忧草》HD版深度解析 在电影界,有一类影片,它们不仅仅是观众的娱乐,也成为了人们心灵上的寄托。《忘忧草》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情感...
道家的创始人物 道德经诞生之旅...
道德经的由来简介:探寻古籍背后的秘密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经是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其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学形式,影响...
中国道教十大元君 道德经-探索道...
探索道德经古典智慧:解读1到81章的哲理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哲学作品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中,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著作,由老子所著...
道教四大圣人 养生秘诀道家药...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养生与保健一直是人们追求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方式。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家思想对养生的理解深刻而独特,其认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小天地,与...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