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东大乘教

东大乘教

与黄天道一样,东大乘教也是一支深受无为教启迪而创立的民间宗教教派,它的创立者为明代北直顺天府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人王森(1542-1619年)。 王森,又名王道森,原名石自然。青年时代,为蓟州皮工,此时正是无为教分支佛广大乘教在蓟州境内倡行时期。王森耳闻目睹了佛广大乘教在此流传的盛况,因而深受其影响与启迪,遂萌生了自创教派之念。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他认为时机成熟,自称“法王石佛”,也以大乘教命其教名,因其发祥地在京东,故名东大乘教。 王森创立东大乘教后,自蓟州向东移居永平府滦州(今河北省滦县)石佛口,并以此为据点开始传教,至明万历中期,信众已遍布北直、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不下200万人。他以信徒所献巨万香金,在北京、顺天、永平等地置田数千亩,父子均一妻数妾,奴婢成群,富过王侯。因过分显赫,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被人讦告下狱,后被人用贿得释。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王森门徒李国用与其分庭抗礼,并将其出卖;又因是年冀东大旱,“饥民多起为乱”,其高应臣等乘机制造,拥其起事于清凉山,致使王森再次被捕。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王森瘐死。 王森生前没有留下经卷,东大乘教的传教经典《皇极金丹九莲正信归真还乡宝卷》为其门徒所撰。从该部经卷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森以罗清为祖师,以《五部六册》为教中圣典,其核心思想是继承与发展无为教的三世三佛理论,所不同的是,它以弥陀佛代替弥勒佛,向往的是弥陀治世。 王森生有三子,王森死后,三子好贤继承教权。王好贤是一个颇具野心的“”领袖。但他不甘心于“”首领身份,几次投身官府为官,明为朝廷,暗与山东徐鸿儒、北直周印等教内传头筹划起事,以报杀父之仇,进而夺取天下。后失败,杀堂弟王天佑,其次兄王好义逃走。这场残杀,导致王氏家族从此。王好贤遂携款南下,后被杀。 王好贤谋逆被杀后,除王好礼、王好义受其牵连被流放外,王氏家族因明天启帝“余党系从宽宏”的谕旨,并未受到更多株连。为时不久,王氏家族又暗行传教如故。明崇祯时,东大乘教实力逐渐复苏,并传教于辽东,当时掌教者为王森之孙、二房王好义之子王可就。王可就怀着父祖两代仇恨,于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派门徒崔应时赴锦州与清政权联络,愿作内应,未果。清兵入关后,王可就率众投降。三藩之乱时,王可就受到清康熙皇帝两次召见,委以密查耿精忠的特殊使命。后被人刺杀,康熙皇帝亲自“赐祭”,并荫封其二子。其祖父王森夫妇亦受到康熙皇帝追封,并在滦州石佛口建立墓碑。 由于王可就的降清和因此而获得的厚禄、封妻荫子,致使王氏二房的绝大多数子孙走上了攀附上层社会之路,不再重操祖业,传播东大乘教。东大乘教的嫡派传人,是长房王好礼,特别是王好贤后代。 约从清初起,东大乘教为躲避官府查禁,改名清茶门教。清茶门教在直隶、河南、山西、湖北、江南等省扎根串连,广收徒众,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形成了东大乘教传教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期。 王森在世时,没有自称过弥勒佛,而是以弥陀佛自诩。只是到了王好贤踵行教主职权后,才自称弥勒教主。王好贤被杀后,其子孙后裔继续高举弥勒救世大旗,宣扬反清复明思想,致使清政府一直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清查。 从清顺治年间起,清政府就对各地清茶门教进行残酷,至清乾隆、嘉庆两朝达到。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政府对清茶门教全面清剿,历经200多年的王氏宗教世家土崩瓦解,清茶门教也随之衰微。 但是,东大乘教对明末以来的民间宗教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由东大乘教衍生的宗支派系,即棒棰会、龙天道,尤其是大乘天真圆顿教继续传播东大乘教的教义思想,引领了有清一代乃至时期的民间宗教运动走向。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原文载于中国民族宗教网) (责任编辑:张恒溢)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创始人有几个 道德经拼音完整...
在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古代智慧的重视和追求显得尤为重要。《道德经》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在哲学、文学上有着深远影响,更是许多人心...
南华真人在道教的地位 修炼九字真言的...
修炼九字真言的艺术:探索内心之道 初学者应先明确九字真言的意义 在修炼九字真言之前,初学者首先需要对这九个字符的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些字符往往代表着某...
道教最高的神仙是谁 大道至简与现代...
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世界中,效率和精确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让一切都变得复杂和繁琐。大道至简哲学提倡的是一种简单而深刻的生活方式,它鼓...
代表人物 精神永恒不死身...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古代的圣贤,还是现代的智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要找到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状态。这种追求通常被称为修行,它是一...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