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张紫阳真人读参同契文

张紫阳真人读参同契文

参同直指 东汉魏伯阳真人著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 张紫阳真人读参同契文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无尊。既未慎万物之终始,参同契直指序 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之道,为天地所秘,为鬼神所忌。历圣口口相传,不记文字。所以学道者如牛毛,明道者如麟角;加之旁门三千六百, 曲径七十二家,以邪混正,以假乱真。虽有一二志士,玉石不分,若水负天涯之姿,高明之见者,其不为邪道所惑也,有几人哉!东汉魏伯阳真人,得长生阴真人之传,会悟圆通,了却大事。垂悯后生好道之流,准《易》道而作《参同契》,分上中下三篇。首叙御政之道,中叙养性之理,末叙伏食之方。罗列之条,贯通一理,别开门户,多设寓寓,接引方来;以有象比无象,以有形示无形。其中药物火候,无一不备。书成之后,请诸方州里事景休徐公,遂笺注三篇,发明《契》中奥妙。魏真人又传同郡淳于叔通;淳于氏又作《三相类》上下二篇,补塞《参同契》之遗说,于是金丹之理,尽出而无余蕴矣。如三翁者,皆统回参证?《心印》成书,非他一切模仿猜疑可比,此又《参同契》中之参同。后世万卷丹经,皆本于此。所以人皆称为万古丹经之主。朱子作考异注解《参同》;程子象山,亦尝赞美,可知此书为儒道之所共赏者也。穷尽此书,流世已久,次序紊乱,注疏家各出己见;或以前者为后,后者为前;或以与注语相混,或将序文与正文夹杂。不但文意不贯,次序大错,且并不分何者是经,何者是注,何者属于魏,何者属于徐,何者属于淳于,竟似魏真人一人之书。更有无知之辈,或流而为采战,或误而为烧炼,毁谤圣道,埋没真宗,大失三翁度世之婆心,其罪当可言乎?乾隆壬寅岁,偶得无名氏翁真人注、上阳子陈真人注。其经注各分一类,节序前后相贯,经自经,注自注,补塞自补塞,文自文,序自序,朱蓝分判,皂白显然,千百年真经之冤屈,至此方伸。二注,陈较于翁尤为整齐,因取陈本为据,其正文次序,似有不贯者,略为更移,分节注释,其中一切比象喻言,尽皆破为粉碎。与大众细看直指,何者是炉鼎,何者是药物,何者是阴阳,何者是五行,何者是先天,何者是后天,何者是火候,何者是烹炼,何者是内外,何者是始终,朴实尽露,肯綮尽现。书成之后,名日《参同直指》。倘有同志者见而阅之,则知《参同》之道,乃历圣口口相传之秘。而悟元之注,无非野狐葛藤之语。正文节序,或有不贯之处,尤赖后之高明者改正矣。 时 大清嘉庆四年岁在已末春王正月元旦日栖云山 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祖师是谁 长春演道主教邱...
在中国的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邱处机以其高深的修炼和远大的志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在成吉思汗统治下的蒙古帝国,他甚至被派往西域劝说,减少杀戮,这段经历使...
太上老君一般人供不起 跟大道至简类似...
顺应天地:探索“简单”在古代文化中的哲学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道至简”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敬畏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上,也...
道教三大祖师 探索道德经中的...
在浩瀚的古籍中,道家哲学的巅峰之作——《道德经》,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中,“执一”这一概念,是对“道”的理解和实践的一...
有道家风范的人物 顾欢中国道教著...
顾欢:南朝齐时期的道教高僧与著名学者 顾欢(生卒年不详),字景怡,一字玄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县西南)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务农为生的平民。他自幼好学,...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