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弘道兴唐王法主

弘道兴唐王法主

弘道兴唐王法主 高明见 王远知(公元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时人尊称其为“王法主”。王远知作为早期上清茅山宗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远知出身于六朝名门世家琅琊王氏,祖父王景贤是梁朝的江州刺史,父亲王昙选则担任陈朝的扬州刺史。其母丁氏,亦宦门之后,梁朝驾部郎中丁超之女。据《王远知碑》记载,丁夫人尝昼寝,梦灵凤集其身,因而有娠,七日便能闻腹中啼声,颇为灵异。当时的僧人宝志曾跟王昙选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年十五,前往茅山师事于山中宰相贞白先生陶弘景,得授三洞经法。 陈朝太建十四年(公元582),陈宣帝陈顼闻远知大名,召请王远知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 隋朝开国后,王远知与隋炀帝杨广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晋王杨广遣使请王远知相见。王远知则在杨广面前显示异象,顷刻间头发变白,一会儿工夫又恢复原样,令杨广惊惧不已。《旧唐书》称“斯须而须发变白,晋王惧而遣之,少顷又复其旧”。隋炀帝称帝后,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再次请王远知出山,亲执礼,请教神仙之事,并在京师洛阳设立玉清玄坛以处之。后来隋炀帝执意幸扬州,王远知劝谏不宜离开京师,炀帝不从,终至。 早在唐高祖李渊未起事时,王远知就秘密送符命给他,宣告李唐当得天命,为唐朝建立后道教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平灭王世充之时,与房玄龄微服拜谒王远知。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李世民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得到了道教老神仙的金口首肯,李世民自然是信心大增,后来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与王远知大有关联。故而太宗登极后,视王远知为功臣,将加重位,而王远知坚辞不受,固请归山。无奈,太宗皇帝只好降玺书曰:“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朕昔在籓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宿心。未知先生早晚已届江外,所营栋宇,何当就功?伫闻委曲,副兹引领。近已令太史薛颐等往诣,令宣朕意。”并敕于茅山建造太平观以处之。 大唐贞观九年(公元635),王远知羽化,享年一百二十六岁。 唐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追赠远知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则天临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改谥曰升玄先生。唐玄宗天宝年间,下诏让王远知再传李含光于茅山太平观建造影堂,绘王远知遗像,以示朝廷旌表。 我们知道,南朝梁武帝实行举国信佛的政策,给道教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机。上清茅山宗师陶弘景无奈之下只好委曲求全亲受佛戒,才使得道教在当时的严峻局面下得以延续生存下来。其王远知则穷数十年之功,周旋于陈、隋、唐三朝帝阙之间,终于获得了唐王朝的信任和重视,为道教在大唐被定为国教,并在其后数百年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可以说,王远知作为上清第十代宗师,对道教发展其功巨伟。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神仙谱 揭秘道教密术混...
道教混元咒的源头之谜:出自哪本经书? 在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道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修炼方法,还有着大量的神秘咒语和符文。其...
道家后世代表人物 黄金溜槽堆石砌...
技艺历史据招远境内古坑洞发现的灼烧残迹及木炭、铁凿、锤、泥碗、黑陶碗等先人采金遗物考证,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招远人就采用原始的燔火爆石法采炼黄金。黄金溜槽堆石...
道教老祖师是谁 好听文雅之名探...
好听文雅之名:探索古今中外学术文化中的优美姓名艺术 在众多文化中,名字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更是一种传承与表达的方式。尤其是在学术文化中,一个人的名字往...
道教最高的神仙是谁 邵雍天文数学与...
在宋代,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以邵雍为代表的道士们,以其卓越的学问和对天文、数学及哲学的研究而著称。邵雍不仅是宋代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