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品读庄子

品读庄子

品读庄子 张永祥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据载,他曾做过漆园吏。《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五十二篇,经过 西晋郭象删削而后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传统说法认为,内篇为庄子手笔,外、杂篇可能多为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它代表着先秦散文的成熟阶段,是先秦散文的集大成者,更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作品。庄子的散文生动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具有汪洋恣肆的个性化特征。书中描绘了许多宏伟壮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雄奇怪诞的意境,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至于庄子本人的身世,历史记载甚少,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无人问津。准确的出生地,生卒年月均不甚明了。至于庄子正式号“南华真人”是始于唐玄宗。我们只能从《庄子》得知,他所处的时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于是“士”这一阶层的量出现。这种社会与文化状况对庄子思想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正当鼎盛,而庄子却主动选择了“隐”,选择了“无用”和贫困。《庄子》中描述他身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饿得形容枯槁,面孔黄瘦,受人讥嘲,有时甚至连温饱都无法解决,还得向人借米;见魏王时,他也只是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踏着用麻绳绑着的破布鞋。但他拒聘楚威王之相位,宁愿“曳尾于涂”,“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由此可见庄子超然世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的风度,以及视富贵荣华如敝履的生活态度,在其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观、美学观、文艺观中得到集中体现,试解析如下: 一、宇宙观 庄子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庚桑楚》)郭象解释说:“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可以看出,庄子认为“宇宙”的概念是无始无终,无边无垠的。那么“宇宙”的根源又是什么呢?庄子将其归结为“道”。我们不难看出,庄子之“道”和老子《道德经》的“道”是有根本区别的,庄子之“道”并非老子之“道”的诠释和翻版,而是哲学范畴内的延伸和发展。老子、孔子时代散文还没有成形,《道德经》和《论语》还是语录体。只有到了庄子、孟子时代,散文说理雄辩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才把“道”和“仁”形象化、生动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历史地形成了老庄、孔孟哲学思想体系,不可替代地奠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 二、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庄子很清楚地意识到了人类认识领域内的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来源于人类认识的种种局限——感官经验的局限,个人思维的局限,时间、空间的局限等等。这些局限使得人类在认识上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而往往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超越这种相对性的绝对的“真知”。“真知”是有的,但并非人人皆有,“知天”、“知人”还只是“知之盛”,仍有所待;只有为“真人”所掌握的时候才能变为一种“真知”而上达于“道”。很显然,庄子认为“真人”之所以能掌握“真知”,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突破了人的感官局限,具有了超乎常人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认识到“知之所不知”这种超越人们感官体验的事物。 三、人生观 庄子的人生观首先立足于解决人的人生困境,与其他先秦诸子将眼光着落于短暂而有限的现实社会不同,庄子一开始就企图为人类寻找一个不仅摆脱现实社会困境,而且摆脱最终生命困境的途径。因此,庄子一方面要求鄙弃人间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禄,以达到远祸全身,逍遥自适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齐同死生,不悦生亦不恶死,从而超越死生,达到真正自由的目的。 庄子人生观的最高境界体现在那些具有理想人格的至人、真人、神人、圣人身上,这些理想形象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超然于世外,无往而不逍遥。这些人生观为后世道教所接受,道教信徒所追求的无为、无用、高蹈避世,远离尘嚣俗世,自己的人格,以求达到至人、真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有些成功的至人、真人、神人、圣人过着逍遥无待,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庄子人生观对后世的影响,他也被后世道教推崇为“南华真人”。 四、观 庄子的观直接来源于对所处时代的体验。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方面要求返回原始的朴素状态,使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另一方面要求去除等级制度,废除仁义道德,消除机心,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庄子的理想社会有其进步之处,尤其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至今仍有难得的预见性,在当今社会有其积极的意义。 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题是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此理念才能珍爱地球,共建和谐地球村。反之,人类对大自然的无尽索取掠夺,肆意破坏,都会遭受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必将付出沉痛的代价。目前地球变暖,沙漠化加剧,沙尘暴来袭,水旱涝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都是大自然在给人类示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十七年前的“非典”病毒以及各种病毒侵袭人类,人类命运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病毒多为野生动物传播。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有的饕餮之徒出于病态心理,为了炫美炫富,大量购买食用野生动物。有买卖就有杀戮,大量野生动物遭到捕杀食用,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病从口入,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由于人类大量猎食野生动物,致使地球上每天有七十五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三个物种灭绝,多么触目惊心!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过一种逍遥无待的自由生活,这是庄子思想的智慧,是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美学观与文艺观 庄子的美学观直接来源于他的哲学观,因此他眼中的美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美或艺术美, 而是与“道”合一的境界美。人一旦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就能从天地万物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感,这在庄子看来才是美的极致。因此,庄子的美学观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指向,一个指向外部形体的自然之美,另一个指向内部的无为素朴之美。庄子对美这样描述: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天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由此可以看出,庄子是肯定外部形体之美的,并且认为这种美来自“天地”之间。庄子将自然朴素,不加雕琢虚饰的美称之为“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渔父》)” 这种“法天贵真”的美学观点不仅表现在反对人工雕琢,追求事物天然本真,而且表现在推崇纯真率性,自由不羁的人格上。庄子文章多以汪洋恣肆,不拘一格,神奇瑰丽,构思奇妙著称。我读庄子深感庄子用文学的奇思妙想,给他的哲学思想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从而使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上极太空,下至海洋,逍遥无待,自由翱翔;传之久远,经久弥新,无不使人折服赞叹。 我读《庄子》很多遍,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愈读愈觉得一部《庄子》就是一个浩渺无穷的知识海洋,而我只是在海洋边徜徉,身上偶尔蘸上几滴飞溅的浪花,已感到受益无穷,叹为观止。因为庄子本人生前寂寞,死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默默无闻,他的哲学著作《庄子》沉淀一千多年,才被后人欣赏推崇。庄子的文章被后人推敲一千多年,才定型成如今广为流传的《庄子》一书,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是金子总会发光。我悟读《庄子》受益匪浅。我认为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同仁们应该对先秦文学有所了解,尤其应该精读《庄子》,在庄子文章中学习其浪漫主义思想,说理雄辩的哲学思维,汲取其精华充实我们的思想。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当下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庄子在现实生活中主动选择了“隐”,不在各诸侯国穿梭游说,也就得不到统治者的青睐,故而生活困顿,生前寂寞,他的学说无人问津。死后更默默无闻,直到千年以后才被人发现,而后注家蜂拥,莫衷一是。当代解读庄子的专家不少,我读庄子,解读庄子时参阅了多种版本的专著,总的感觉是专家解读庄子,多拘泥于文章表面意思的解读,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把庄子哲学思想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解析,故有隔靴瘙痒的感觉。因此我不揣浅陋,不忌惮自己出身草根,文凭不高,身份低微,依照自己对《庄子》一书的理解,逐篇研读解析,受益匪浅。品读庄子,旨在探索庄子逍遥无待的精神,不受外务局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才能成就大我。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最厉害的人 龙印战神-天界...
在遥远的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名为“龙印战神”的英雄,他以勇猛和智慧著称,被誉为天界之刃。龙印战神不仅拥有超凡的武艺,还深得天地之灵助力,使他能够操控自然力量...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 借一颗入梦的骷...
在南宋时期,一位名叫李嵩的画家创作了一幅著名的画作《骷髅幻戏图》(又称《骷髅团扇图》)。这幅画中,一个枯骨突出的骷髅坐在荒野之中,给人一种既恐怖又神秘的感...
从古至今的道家名人 魔力的双刃剑正...
在遥远的古老世界里,人们相信存在着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魔力”。它能够让持有者实现各种各样的愿望,从治愈疾病到控制自然,再到创造奇迹。然...
道教最高的神仙是谁 道法自然从零到...
道法自然:从零到英雄的自学之旅 在这个快节奏、科技驱动的时代,人们追求个人成长和精神修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道家法术作为一种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哲学思想的集合...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