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修清净道 集长寿福

修清净道 集长寿福

修清净道 集长寿福
张相钧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
尔时元始天尊於赤明劫,与诸真仙上圣、长生大君、五福神王、诸天龙神,诣化城国霄陵园中、善福堂内芝英台上,说劫运功德。时有长生护福神王从座而起,礼白天尊而作是言:今见诸方世界有诸男女,行诸善道,未入法门,常被水火刀兵灾病所临,来入法门,修何功德,令得安乐,年寿长远,衣食自然,伏愿慈悲广垂开度。
天尊答曰:善哉,神王能为众生开发道要,自今已后,若有众生归依信奉无上大道,感生化恩来入法门者,先令平等,挫锐解纷,行三清浄:第一身清浄,第二心清浄,第三口清浄。三业浄者,然后可付三洞上法,永劫无息,常居天堂,五福长集,百灵保卫。若遇三元、五腊、八节、四时、本命生辰,於清浄堂中烧众妙香,东向长跪作礼,叩齿咽液,而念长生延寿咒曰:
玄玄真一身,演经九天文。飞行大罗界,金台朝皇人。长生无苦根,年龄依华椿。百骸洞琼光,虔谢白元君。
念毕,叩齿三通,咽液三过,暝目观身,端坐五色光中,又念集福德咒曰:
玉台童子书,灵仙保其门。福德随日新,身光晃三天。
紫盖罗千宫,心归无上尊。五福长绵绵,密护玄中人。
天尊言:若复有人行持、志念此经,神魂洞彻,外散鬼魔,福德日积,体入自然,身有光明,永归正道,世世安乐。是时护福神王闻天尊说此广大福报,冥心谛信,稽首叩头,仰谢玄恩,高发雅音而作颂曰:
天尊玄化育,真教十方土。功德沾见在,寿算无穷数。善福积吉祥,礼谢玄中主。
说是颂毕,诸仙众圣及天龙鬼神城国人等,悉发无上道意,开悟善心,信受奉行,礼毕而退。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的主旨,粗略概括八个字,叫做“修清净道 集长寿福”。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是昔日元始天尊在赤明劫中对无量群真所宣讲。说“尔时,元始天尊于赤明劫,与真仙上圣,长生大君,五福神王,诸天龙神,诣化城国,霄陵园中,善福堂内,芝英台上,说劫运功德。”开篇的“尔时”,就是说的天尊的那个时候。那时天尊,众生听法,我们今天来看,天尊已经讲完了这个法,我们道长日诵功课结束,都要发一个愿,其中一愿,便是“当愿众生得闻,不落邪见”。而除了正知之外,其他所谓的邪见,是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而天尊的尔时,也是用来破这个邪见,是说我们的这个法,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赤明劫,是我们道教天地开辟以后用来记时的年号之一。《隋书·经籍志四》:“道经以为天尊之体,长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道秘,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也,固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
道教经典是以天尊为本体的,而天尊又是由道炁所化生,我们的道长存不灭,所以道经作为宇宙当中最高至理的承载,也长存不灭。每次到每一劫的开劫,都会有道经降下,也就是我们道经中讲的天尊“历劫度人”。每一劫,都有一个相应的年号,比如这部经,就是在赤明劫降下来度人的。
就在元始天尊讲说劫运功德的时候,有一位长生护福神王,从座而起向天尊恭敬行礼之后,请天尊开示,他问什么呢?他说:“今天看见十方世界之内,有非常多的男男,在行各种善道,却未入法门,还经常被水火刀兵,伤灾病痛所临害,那么既然入了法门,怎么修持功德,才可以使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得到平安快乐的结果,获寿长远呢?”
我们看祖师是非常慈悲的,代替我们众生在发问:为什么世间的男男,做那么多善事好事,比如修斋放生,礼忏诵经,却依旧在法门之外,依旧会有刀兵、水淹、火侵、疾病临身加害呢?接下来天尊回答了,说:“(善哉,)好啊好啊, 慈悲慈悲。神王能够为众生开发大道的机要。天尊说,自今天开释以后,若有众生皈依,信奉无上大道,感念大道的生化之恩,来入法门的善男信女们,要先令平等,挫锐解纷,行三清静。”这句话,就是整部经的重点所在了,也即是主题概括的“修清净道”,从而集“长寿福”。
我们所说的“道”,之所以天尊称其为无上大道,或者无极大道的原因,既是说道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本体。道化生万物之后,也就作为万物的本体包含于万物之内。因此,从价值的角度来看,道是所有价值的创生之源。宇宙万物都是“道生之、德畜之”的,是道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因而具有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唐代王玄览祖师在《玄珠录》说:“道能遍物,即物是道。”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载祖师潘师正对唐高宗说:“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一切你看的到的事物也好人也好,都含有大道的道性。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义枢》亦称:“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 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道教认为万物皆有道性从而主张万物平等,否定我们人类有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特权。《南华经•秋水》篇借北海神的话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我们知道古代两军打仗,影视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下令攻城了,一定是很多士兵抬着那颗粗壮、坚实、笔直的木头去撞城门,从来没看到过士兵们抬着一颗朽木去撞城门,门没撞开,自己的木头结果烂掉了,这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所以说:只看重一面而忽略另一面,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情和本质。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所以,从道的高度来看,从天尊的角度来看,人与万物之间不存在贵贱关系,所以有句古话讲“天道无亲。”唐代道士成玄英在疏释《庄子》时也指出:“夫大道自然,造物均等。” 《西升经》更明确宣称,“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就能得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道性,都能够修道,有很多人经常问:“师父您看看我有没有道缘,能不能修道?”现在就知道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道缘,都有道性,都能够修道,而且只要下工夫,一定也能修成。
唐朝末年的道书《无能子》就曾指出:“人者,裸虫也,与夫鳞毛羽虫俱焉,同生天地,交气而已,无所异也。或谓有所异者,岂非乎人自谓异于鳞羽毛甲诸虫耶?岂非乎能用智虑耶,言语耶?夫自鸟兽迨乎蠢蠕,皆好生避死,营其巢穴,谋其饮啄,生育乳养其类而护之,与人之好生避死、营其宫室、谋其衣食、生育乳养其男女而私之,无所异也,何可谓之无智虑耶?……智虑语言,人与虫一也,所以异者形质尔。”
这一段话的大意是说,我们人跟鱼啊、虫、鸟、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我们自己认为跟动物们不同,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认为我们有智慧啊?会语言啊?可是动物们跟我们一样都会建造巢穴,好生避死,谋食哺喂后代,这也是他们的智慧啊。小鸟的啼鸣,野兽的嚎叫,也是他们之间的语言啊,在他们看来,同样不知道我们人类的语言,或许他们还认为我们不懂语言呐。所以不管是智慧思虑还是语言,我们跟万物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假托的形质不一样而已。
五代道士谭峭更进一步认为动物跟人一样有伦理道德:“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生死之情。乌反哺,仁也;隼(sun)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 因此,“孰为有识?孰为无识?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 到了这里,祖师认为动物跟人一样有伦理道德的存在了。自然界中,大雁一生只有一个配偶;乌鸦老了它的孩子就会给它找食物,这叫乌鸦反哺;隼这种猛禽,处于鸟类食物链的顶端,捕食的时候勇猛凶残,但是如果猎物怀胎在腹中,隼却不会伤害这个猎物,这是隼的“义”;我们知道蜜蜂,每个蜂群中都会有一只蜂王,就像我们人类社会的国王、君主一样,工蜂会时刻围绕在蜂王的周围像侍者一样照应它的需求,这是蜜蜂的“礼”,这样的例子在大自然中数不胜数,我们人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在动物的行为中一样得以体现,究竟我们跟动物哪个是有识的哪个是无识的呀?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进而提出,万神也都是一个神,这也是从道的高度来看待的。

全真教重阳王祖也认为,“物命于人没两端”,“只是形骸分别异”,有形物命跟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假借的形骸不一样罢了。因而见物要“作自身观”。 按照道教的生命观,动物、植物都能够变,变成仙。这就进一步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界限。所有物类都包含着“道”的种子,都有向上发展的希望,可以一层一层地向上提升生命存在的形式,直至达到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人类不应该随意对它们进行干涉,阻碍它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天地之大德曰生”, 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 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以尽自己参赞天地化育的责任。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
先令平等,然后挫锐解纷。上面讲的那些内容,都在说平等,平等就是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在大自然和宇宙当中的一个位置,而挫锐解纷呢,是告诉我们在人间社会应该怎么去行持,也即具体的“正行”。
大家都知道《道德经》,这可以说是我们道门的至上经典,其中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北宋时,跟随王安石的改革派当中有一位吕惠卿,曾解释说:“心出而入物为锐,挫其锐而勿行;物至而交心为纷,解其纷而勿扰。”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就是:“由内心滋生出来过重的欲念和不切实际的想法,把他接入现实的生活为锐,超出我们应接能力的,那些搅扰我们的外事外物来到我们面前,又让我们很耗费心神的去思考、谋划、算计,就是纷。我们要把心从外面的世界收回到我们自身,把过多的和想法摒除,不让外事外物干扰我们的身心。”这就是元始天尊讲的挫锐解纷。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权在短短五十四年里,先后由八个不同姓氏来执掌,出现过十四位皇帝。这个乱世,后人称为“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想在这样的乱世苟全性命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人物,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自称“长乐老”,他给四个朝代的十个君主都当过官,而且官职还不小,做宰相做了二十多年,乐观的活到七十三岁。这个人的名字叫冯道,连他的名字都带个道字,想来也是为了得到我们祖师也的庇护和加持,果然,这个冯道把我们道门的精髓用的得心应手,就因为这个,所以他才得以保命而且折腾的风生水起。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偶作》,可能是偶然当中诗兴大发不小心说了实话,他说:“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在那个权利相争的残酷社会,根本无处谈道义,自己如果想在虎狼恶世中生存下来,非但不能为了生存而让自己也成为虎狼,还要用“心地方寸之中没有恶”的强大信念来支撑自己,使自己将“虎狼”的贪心、虚伪和奸诈摒除内心之外,这样才能在哪一边都不偏不倚,才能够保命。于是,这个冯道用一生的修为做到了清廉、严肃、醇厚、大度、宽宏,他能够包容仇人,能够感化敌人,最后,真正实现了在他心念之中没有恶念头的存在,永远是利而不害、上善若水,用他独到的道家智慧,游刃于如虎如狼的环境,做到了“虎狼之中也立身”,并且给世人示范了“公门之中好修行”的道理。他不被外在的虚名假誉所困扰,不为愚忠伪节所困扰,不被世俗间繁琐纷扰的外物所迷乱,自然无为的践行了太上道祖的这句“挫其瑞,解其纷”。
我们回看我们自身,在当下的和平时代,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时间能够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有多少人被环境所影响、所压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呢?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地位,就做与之相符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注重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做好。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得的东西我们不要,学会淡然,得也正当,失也平常。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去“利济”。我们有句话叫“爱出着爱返,福往者福来”,《道德经》里太上道祖也告诉我们“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所以我们去布施,我们做公益,我们道长也是一直秉持着取之十方,用之十方的原则,让我们的物质、精神,让我们的道爱,流动起来,循环起来,让更多的人受到普惠,这样,被我们所用的,才更多的发挥了他们的价值,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帮助也才会更丰富。最后我们真正的所得,可能才会更多。
我们现在虽然有工作上的烦恼,学习上的重担,甚至感情上的背叛,但是比起冯道所在的乱世,我们不用四处奔波逃命,不是已经幸福了很多了吗?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大道的造化,让我们可以生活在今天的和平时代,今天还能够聚在一起听道长们讲经说法,即便不是大富大贵,也可以小富心安,这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福报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用简单、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好我们这一生。
挫锐解纷之后,祖师接着告诫善男信女,要进一步修持“三清净”,这个清净法,可以说是我们道门修持的根本法:“杳杳冥冥清净道,昏昏默默太虚空”。我们的道,本身就是清净道,无染,无着。我们修道合道,自然要行持清净法。那么什么是清净法呢?元始天尊告诉我们,三清净,包括身业清净、心业清净和口业清净。只有三业清净的修行人,才能够教给他三洞上法,使这个人永劫常居天堂,五福常集。在这里顺带问问大家,我们常说五福临门,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五福啊?(提问)早在《尚书》当中就告诉过我们,这五福叫做长寿、富贵、康宁、好德,终命(善始善终)。
那么具体怎么才能做到身口心三业清净呢?三业清净,五福自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别讲解。
第一,过去。也就是我们说的以往过去世,宿世。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是对的,或者错的都不可能重新来过,那么我们怎么办?有一个法门,叫做“忏悔”。我们教内有个特有的法事,叫做拜忏,说白了就是礼拜忏悔,针对我们宿世的身、口、心三业障,礼拜忏悔。
《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当中,说到心正意诚,什么是心正什么是意诚?说“无前愆之可忏者心正也,无后过之可悔者意诚也。”心正则无恶业,意诚则没有灾殃,继而说无恶业则立到天堂,无灾殃则出离地狱,功高宇宙,德契虚皇。由此我们也可以初步窥视到忏悔这个法门的重要性。一个修行人,自身没有恶业,也没有后过,这样他才能替众生禳灾祈福,只有这样的人来行科,法事才有可能灵验。再一个,我们在开坛祈福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发敕令驱遣兵将啊,而是代替这个斋主去忏悔。只有这样的道场,最后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道场。
我们教内有句话叫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怎么可能敕令鬼神呢?即便可以敕令,那奉令而行的也只是低等妖魔和精灵罢了。
大家都知道咱们道教法师开坛行法,都要踏罡步斗。我是全真派,那么在全真开坛行法的过程中,坛上高师都要踏一个三宝罡,这边法师踏罡念咒,旁边经师还要配合唱诵经典,这个地方的三宝罡就对应着皈依道经师三宝,经师口中唱诵的就是发愿消除众生的身、口、心三业障,经师和高师共同配合,来使整个法事,灵验,而少了这一步,则就有些许不了。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进庙拜神的时候,就不要一磕头就去求,求转运啊,求平安啊,求子嗣姻缘啊,我们上香,神仙知道你来了,你磕头,忏悔你宿世所犯下的所有的错事,包括想了没做的。你说我不记得过去我做过什么错事了,那也不要紧,你去问道长要一份忏悔文,我们庙里都有的,按照那上面去礼拜忏悔。神仙一看,孺子可教,一高兴兴许你就心想事成了。举个例子:
过去我们人家都会生很多孩子,有的家庭有个孩子,这些孩子不可能都一样对不对?就像我们的手指,有长有短,但是我们在父母眼里,那就是手心手背,反正都是肉。我们做了父母的都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孩子?聪明的、听话的,让父母省心的孩子,而那些不听父母话的孩子、淘气的孩子怎么办?有打的,有骂的。过去讲棍棒底下出孝子,犯了错就是死不认错,还让你给他点零花钱的孩子,你给不给?我想正常的父母都不会给的,而且还要教育教育他,这才是正常的父母对待子女。也有一些父母一味纵容的,但是我们看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的结果并不好。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们在神仙在天尊的眼里,都是一些离家出走的孩子,有的回家了有的还在外面流浪,不管你回没回家,我们真正的家人,也就是天尊神仙,都在看着我们,等着盼着我们,好不容易回来一个,还是依旧不听话,我行我素的,知错不改的,你说你回来求点什么好处,神仙能给你吗?不教训你就是好的。所以我说,拜神仙要会拜,不是来求什么的,而是回来舍的,舍掉那些贪嗔痴,舍掉执念,表象。
第二,当下,就是现在。我们道教是在今生的基础上修长生久视,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道教是修今生,这个说法传来传去,不是一个太恰当的说法。我们道教是在修好今生的基础上,修神仙,成就大罗神仙,是要长生久视,不入轮回的。所以我们当下就很重要。你要修神仙,但是你是一个病的下不了床的身子,你怎么修?你只能想方设法先治好你的病。你想要修神仙,但是你的家庭事业各方面都来给你找麻烦,你怎么修?所以,道教是很实在的,修道教,一定是先把人道做好,我们先把你的身体调理健康,先把你的家庭事业的事情理顺,你要尽到做一个社会人的起码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修神仙。实际上反过来看,我们诚心修行,我们的家庭、事业、身体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试想啊,你皈依道教了,可是你的身体,你的情绪,你的家庭,你的事业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一点提升改变都没有,那你说,修行起码的智慧在哪里?你还是像过去一样我行我素,那不是在败道了吗?所以我们做好当下很重要。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一直修行不得法,于是去请教一位道法高深的老道长,问,“您修道时,有没有什么秘法呢?”老道长告诉他:“当然有了,我在肚子饿的时候就吃饭,身体感觉困了累了就就睡觉。”年轻人又问,那这跟平常人有什么区别呢?老道长说:“一般人吃饭时,总是百般挑剔,见了好吃的,就贪吃起来,见了不好吃的,便生起厌恶不吃。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他们不睡,却胡思乱想,吃饭、睡觉的时候都不能安乐,那他们的心如何能清净呢?”
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该修道时就老老实实的坐圜堂,这是多么简单的修行道理啊。
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要处理要应付的一大堆事情,祖师告诫我们说,缘来应物,缘去不留。这样我们就可以清净了。我们把我们当下分内的事情尽可能的做好,有事情了,该处理处理,事情结束之后,不管结果好不好,因为我曾经的尽力,所以不管什么结果我们都不后悔,结束就结束了,我们在心里把这件事情忘掉,过去了,不背这个包袱,这样我们的心就清净了。
再一个是戒律。什么是戒律?戒者,止也,用来约束我们的身心,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同时,“戒”也是“界”,界限的界。是我们修行人跟凡俗的一个界限。你按照我们戒律来行持的,就是修行人,就是道门人,不按照我们的戒律来行持的,你凭什么说你是我们道门修行人呢?
我们教内的戒律众多,有针对在家男女的,也有针对宫观常住的;有针对初入道门的五戒(杀盗淫妄酒)、还有十戒,也有针对有一定修为的老修行的一百八十戒,三坛大戒等;还有专门针对善女子的女戒等等。过去宫观内部还会制定一些清规,作为戒条的补充,而且要求特别严苛。比如清代道光年间,陕西张良庙的清规:“斋必各执其事,凡无执事者,或聆教学习,或看经,须衣冠整齐,或端坐,亵渎者跪香;违反国法,奸盗淫杀,玷辱道风者,重责四十,炙断眉毛逐出;”这是在清规榜中摘出来两条,根据宫观的规模大小,清规也有所调整,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戒律还是清规,都是条条分明的。
一个人,从普通大众的基本伦理道德,到皈依玄门之后的逐步行持,戒律也是层层递进的。我们的师父,不可能随时跟随在我们身边提醒我们,师父不在怎么办?我们有句话叫做“以戒为师”。不妄语,不两舌,多看别人的长处,做的积极的地方,说话就说对别人有帮助的话,做就做对家庭对社会有好处的事。《太上感应篇》当中不是说,吉祥的人有三善,分别是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嘛,同样,如果我们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给我们灾祸啊。
过去在安徽巢县有一个叫焦裕民的人,家里世代务农,为人慈善存心,碰到别人有困难他就出手相帮,绝不推诿。然而巢县民风却不好,奸淫偷盗、风气不良,上天就让这个县干旱了一整年作为警示,当地民众却不醒悟,变本加利,为所欲为,又骂天骂地!最后触怒了玉帝,命雷霆雨部将这里化为大湖,予以惩戒。这件事被吕祖知道了,启奏玉帝,先暂缓十日,让他能下凡探究清楚,以免伤害无辜,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玉帝允之。
吕祖就化为一乞丐,到当地乞讨,要了十天饭,没有一个同情怜悯他的,最后到了焦裕民家,夫妇两人给了吕祖饭菜。吕祖接过饭菜就走了,过几天他又到焦裕民家附近,欲。焦家见到前往阻止,详细问了原因。乞丐曰:因家住山东到此乞讨,又无法生活,死了算了。焦家心慈不忍乞丐就此了却一生,就将平日积蓄的二十两银子,悉数给了乞丐,乞丐因此获得重生。
待吕仙祖回天复命之后,依原命进行毁县,在将县城变成大湖的前一天,吕仙祖现身到焦家,将二十两银子放在桌上,并告诉焦家人赶快逃离,可免受难。焦家全家因此避免了一场灾难。而巢县受灾,死伤无数,待焦家再回乡时,将吕祖之事告知全乡乡民!使得民风从此改善。这是神仙度人的实例,所以我们只要长存良善,自有上天护佑。
另一方面,就是诵持祖师经典宝诰。所谓道以经载啊,我们《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当中,也明确的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那是以前圣人总结的心法。”诵之诚者才能够真正明白经中祖师所言,才能以己之心,合祖师之心,才能贴合大道之理,然后你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按照戒律,按照经典当中去行持了,这样,行法才会灵验;这样,才能立下我们求仙的根基。不然呢,我们依旧会放任我们心,我们的执念和贪欲,为了我们的私欲,最后甚至不择手段,这样最终会沉迷在俗世的酒色财气当中,障迷自性。我们道教祖师有句至理名言,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是神仙寿也长。”我们的现代医学,也证实了很多疾病,都是从心上得的,都是从气上得的。这也就又回到了“长乐老”冯道践行的:“挫锐解纷,少私寡欲”上了。
第三,未来。未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没有了前愆,当下又有很好的行持,那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的未来。我们修道的人,不止有现世的好性格好身体,我们更要有未来的一个,我们要修神仙,成神仙的。怎么办?再告诉大家一个法门——发心。这个也很重要。
在我们很多的忏悔文当中,除了忏悔我们当下和过往的一切身、口、心业障,还有一个就是发心以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我们每一个人,在皈依道门的时候,师父都会引导我们发三个心:
第一个就是清净心,会告诉我们清为道体,净为道用,要求我们入道以后要常清常静,刚才我们一直在用很长的篇幅来论述。
第二个发心,叫做大愿心,我们历代祖师修道、证道,一定都有大愿力,有佐国扶命的,有除危救困的,有治病救人的,有降妖除魔的,所有的这些愿力,归根结底,叫做:广度人天,同归善道。所以,在神霄真王玉枢经中说:“以清净心发广大愿”,摩利攴天大圣斗姆元君也说“太虚有尽,本愿无穷”。在我们玄门日诵早课经和晚课经当中,不论是全真的早晚功课还是正一的早晚功课,都有相应的发愿文,其中包括了我们祖国的祝福,对天地万物生养的感恩,对修仙的期望,对众生的慈悲……每日提醒自己,究竟为何走入玄门,走入大道之正统,我们的这种愿力,就如同天上日月的光明,会给我们在紧要关头,为我们拨云见日。
第三个发心,叫做坚固心。“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我们都知道,道以诚入,后面还有几句话,叫做“以柔而用,以默而守,以坚固而原其始终。”如果我们有诚心,但是不坚固,则你刚开始好像很精进,但是不久就会放弃,总想着刻板的规矩,而忘了玄门的变通;最初想着做一股清流,最终反而被淤泥同化,退道甚至更迅速,我们知道修道这个事情,绝对不会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只有发坚固心,才能突破一层一层魔考,最终成真度世。
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全真长春邱祖的真实修行经历,我们从邱祖一生的经历中,来体会一下邱祖入道的诚心,修道的坚固心,弘道的大慈悲心,宁可牺牲自己性命的大无畏心。
话说邱祖幼年就父母双亡,也无意功名,只是想要修行,这是邱祖的发心。机缘巧合下,知道重阳祖师收徒,邱祖也去了,没想到重阳祖师开坛设教,不论男女老少收了那么多,独独没有收下邱祖。如果要是一般人,可能早早就离开了,但是邱祖却没走,邱祖对丹阳马祖说:“不管师父收不收我,我定要在师父左右侍奉到老,纵然师父不传给我大道,也是我情愿,此后再也没有二意。”邱祖留下之后,用现在的话说,也不怎么受重阳祖师待见,重阳祖师带出去化缘,只让邱祖看家,邱祖执意赶上众位师兄弟,众位师兄弟去化缘,可是每一次都是重阳祖师把其他的饭吃一些,而独独把邱祖的饭一脚踢掉,不吃邱祖的饭。邱祖只能把打翻在地上的饭吃掉,几乎每日都是如此;又一日重阳祖师用灵芝幻化成肉,肉上生着苍蝇和蛆虫,说味道甚好,让诸位吃,其他犹豫不决,唯独邱祖抓过来填在嘴里,边嚼边咽;后来到了1170年,也就是金世宗大定十年,重阳祖师羽化,邱祖跟随同门师兄弟到终南山拜会重阳祖师的朋友,安置重阳祖师。后来到大定十四年,邱祖开始隐居磻溪潜修,后来又到龙门山潜修,前后总共13年时间,这期间,邱祖生活极为清苦,但是他“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研习道学,渐渐有了威望。在邱祖的生平中,现在被我们教内提及最多的,便是祖师以74岁高龄,从山东莱州昊天观出发,到了今天的北京,出居庸关,北上蒙古。路过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终到达大雪山,在今天的阿富汗觐见蒙古大汗,途径十二个国家,沿途传道化民。

在成吉思汗西征军行营内,丘祖与成吉思汗朝夕相处数月,多次与之论道,一是宣传“去暴止杀”,劝告成吉思汗将追求“成仙”与行善结合起来,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内固精神就是不要四处征伐,外修阴德就是要去暴止杀。
第二是宣传济世安民思想,丘祖反复向成吉思汗灌输爱民的道理。 而且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救济饥民, 他利用宫观广发度牒,安抚了大批无以为生的流民,使之加入全真教,免除了他们承担的苛捐杂税。
邱祖羽化飞升之后,又曾有人看到过他,衣帽打扮跟从前一样,于是北京一带就有了“燕九节”,来纪念邱祖。邱祖的神迹显化故事很多,他开创了全真龙门派,成就了大罗天仙状元。
如果邱祖只有最初的发心,而没有坚固心,他一定不能承受住重阳祖师的重重考验,更不可能有西行止杀保民的道心,也一定不会有如此的修行成就。所以我们后辈修行,一定要效法祖师,效法祖师修行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效法祖师遇到挫折也要精进的修行态度,最终我们也一定能够证道成道。
以上,是把祖师传授的法门大概给大家做了一个讲解,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内涵,我们不能面面俱到的拿出来细讲,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单独再沟通。
元始天尊说我们做到口、身、心的三清净之后,就可以继续修习三洞上法了。天尊慈悲,传授给我们一个长生延寿神咒,告诉我们在三元五腊八节,以及我们的生日那一天,在净室法坛之上,上香礼拜之后诵念这个长生延寿神咒,有兴趣的可以记下来,或者录音也可以:“玄玄真一身 演经九天文 飞行大罗界
金台朝皇人 长生无苦根 年龄依华椿 百骸洞琼光 虔谢白元君”。这部经的修持方法,说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不是念诵完了就结束了,剩下的部分,给大家留一个充分好奇的空间,有机会我们可以私下再沟通,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我们道教,是实实在在的性命双修之学,绝对不是光嘴上说说的功夫,“神仙都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志不坚”。所以我们一旦机缘到了,归入了玄门正统,能够得闻,我们就要日日勤勉,修习不辍,即便我们今生不能成就大罗金仙,但是我们经过读经明理行道,也一定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美好的生活,就如同中说的,延寿集福。我们今天种下一颗道果,时时打理,最终都会收获成道的果实。相信大家一定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神仙梦。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哲学代表人物 老子对待生死的...
在《道德经》这部古代哲学杰作中,老子不仅深刻地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还将这种探讨延伸至人生的起点——生与死。对于老子而言,生与死并非简单的生物现象,而是生...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老子与道德经历...
老子的生平简介 老子,名丘尼,字伯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先驱。他出生于周朝的楚国(今湖北省秭归县),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关于老子的具...
道家以什么为中心思想 翩跹的秘密解读...
翩跹的秘密:解读蝴蝶肋骨中的生命诗篇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李明。李明是一个温和而又神秘的人,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见识。他经常会告...
道家小孩唐金 社会文化-女人...
女人说化缘:揭秘传统慈善的另一面 在中国古代,化缘是指乞讨的行为,但当一个女人说起化缘时,她所表达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与需求。从小到大的经历中,我们耳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