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水龙吟(汪元量)

水龙吟(汪元量)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 自都门宴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 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背景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汪元量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汪元量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水龙吟》。 鉴赏“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用形象的语言,写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乃前句所本。海棠亭即指唐宫内的沉香亭。《太真外传》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这里,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玉啼金泣“”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典见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写易代被遣的悲哀,颇为贴切。“驼背模糊”三句,点化杜甫“马头金稦匝,驼背锦模糊”(《送蔡希曾还陇右》)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奴生活。“自都门宴别”三句,极言其“苦”。“龙艘锦缆”指的是隋炀帝事,用来比喻帝后所乘之舟。南下和北上都是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春”是押解出发的季节,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 “粉阵”以下,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等级原本森严,而今“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三句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收束全篇,含蕴悠长。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同时将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行前和今后,统一在“惊”“苦”的感情基调上。从而避免了章法上的平铺直叙。“龙艘锦缆”极具象征意味。 赏析这是一首汪元量关于国破家亡的伤感词。宋末国变的山河之恸,词家创作甚多,但多托为咏物,字面隐晦表意模糊。汪元量的这首词则不同,作者以亲历之事,细作陈述,更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作者借宫女的琴弦,抒发了“之苦,去国之戚”。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人 如何理解无欲则...
深入探讨心境与力量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使我们坚定不移? 无欲则刚,这句成语表达了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在没有任何私欲或个人愿望驱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展现出最为坚...
道教老祖排名 道士的修行之路...
道士的修行之路:从坐炕到草地,如何一步步成为真正的山林小混子 一、为什么要成为道士?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有些人总是感到心灵空虚,生活失去方...
道教主要人物 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书法作品解析 王羲之的成长与经历是怎样的? 王羲之,字逸民,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出生于公元276年,卒于公元341年。王羲之...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清代名家作品如...
在艺术界,清代字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收藏市场上的一大热点。然而,在众多仿品和假冒伪劣产品中辨别出真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那些想要购买或投...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