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华汇编
《道藏辑要》简介与研究
在清朝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根据道教文献的需要,对当时流传的各种道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编纂,形成了《道藏辑要》二十八集。这部作品不仅收集了早期未被收入《道藏》的晚出道书,还包括了一百七十三种各类典籍。这些经典之所以能够被收录,是因为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后来,在嘉庆年间,蒋元庭先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并将其刻板印刷,这一版本成为后世研究《道藏》的重要参考。在光绪三十二年的成都二仙庵,由阎永和、新津彭翰然等人发起重刻,并由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此次修订中,又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使得全书共计二百四十五册,将原有的二百八十七种经典增加至三百零一种。
值得注意的是,《道藏辑要》的字板采用梨木双面雕刻制成,共有1.45万多块,这对于保存古籍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1957年,该珍贵文物被搬迁至青羊宫继续保存,以免因战争或自然灾害而损失。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之后,该文物被重新印刷并对外供应,同时也为学者们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机会。
1986年,巴蜀书社再次重印出版,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道藏辑要》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以及它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