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的青衫穿越时空的智慧之衣诠释道德经第一章的哲思
道士的衣冠均上承轩辕黄帝,道士因此也被叫做“黄冠”。道教服饰为汉服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而道士总穿着青色的汉服,青色,即指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也指黑色。形容湖水为青色时,青色指淡蓝色;形容大山是青色时,青色指青绿色。战国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素之一忽则嫌白,青之一忽则嫌黑。”关于青色的更有成语“满头青丝”形容满头黑发。道教崇尚 青 色,被认为是生命之光,是东方之气。
在南朝刘宋时期,有名的是陆修静,他对南方道教进行了总结和改革,并编着了百余卷类似经籍,并立定了一套完整服饰仪法。此后,这套制度逐渐增修至南北朝末期形成完整系统。据《道书援神契》载:老子徒之服,不与俗移。这意味着要求 道 士 不 能 穿 世 簡 的 新式样衣服,而应保持华夏古制。
明代之后,便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礼仪规矩,如明制 道 袍等。在这套制度中,一般而言,只有方丈、监院或住持,以及高师、德高望重的大德才可以身着紫色的法衣。这是因为紫气东来,是对尊贵、吉祥的一种象征。而一般信众是不可以穿紫色的袍衫。
古代文学作品中,“ 青”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李白诗中的“云 青 青兮欲雨”,荀子的“靛 青 是 从 蓝 草 中 提 取 但 比 蓝 草 更 青”,以及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的“自致于天蓝 之 上”。这些都成为意象清新而蕴藏丰富千古佳话。在古人看来,“天蓝”象征生命之光,因此成了生命之象征。
最终,在中国深厚文化底蕴下,“天蓝”代表健康、生命,对人们来说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道德经》的智慧如同一盏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明白如何在忙碌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