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斋醮科仪探究在自然之中寻找诸子百家智慧的体现
在道观的深处,人们常能目睹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式法器,以古老的曲调吟唱,在坛场中舞动,如同表演一场戏剧,这便是道教斋醮科仪。俗称“道场”,即依据科仪演绎教义,也简称为“科教”,指的是进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
斋原意为齐和净,后转义为斋戒、洁净之意。在祭祀前,人们必须沐浴,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庄严诚恳。这也是修斋最初的目的——积德解愆,再者是和神保寿,最终达到专心修炼、享受修行和与天地合一,即最高境界——修道。因此,道教重视修斋,并制定了详尽的斋戒规则。
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内斋(极度)和外斴(济度)。内斴包括心斎、坐忘等(见《洞神经》),而外齊则有三篆七品,其中三篆指金篆齊、玉篆齊、黄篆齊;七品指三皇齊、三自然齊,上清齐等(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每种齐法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如金篆齐可消除天灾保佑帝王;玉篆齐则用于救度百姓请福谢过;黄 篆齐可下拔地狱九幽之苦等。
至今,全真派仍保持素食生活,而正一派则在初一、中秋或宗教节日上举行素食活动,都以此方式奉行持 斎以侍奉天地。
醮原意乃祭祀,《说文》云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功能,用此法与神灵沟通感应。
除了醮还有所谓的“醮法”。“醮法”指的是参与咒语诵读及其他礼仪程序。而且,“醮”的名称繁多,每当世人有所需,就会设立相应名目的建醮,如祈雨九龙醮、正传度尊尊罗天大醮等。此外,“斎”、“酢”的界限虽然不相同,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融合成了一套完整体系,被统称为“酢”。
最后,“酢”、“酢科仪”用来形容依照一定规矩进行的一系列宗教活动,一般可以分作阳事与阴事,即清酢与幽酬两部分。其中清 酬主要包括祝福赠恩以及疾病延寿等太平型宗教学术活动,而幽 酬主要涉及摄召亡魂沐浴 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类似于济幽度亡类型宗教学术活动。此类常规典礼如每逢朔望日重大节日祖师圣诞时举行庆祝典礼,则属于这套纲领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