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毡子文化节与六一儿童节并行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融
蒙古族毡子文化节的兴起与演变,展现了游牧民族传统技艺的多样性和韧性。自2012年9月15日在阿拉善举办首届毡子文化节以来,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展示蒙古族擀毡技艺和丰富生活方式的平台。首届活动由额旗东风镇额肯查干嘎查牧民照日格图组织承办,它标志着毡子文化节不仅被传承,也将继续发扬光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毡子的需求,但这一千年历史悠久的工艺依然被一些忠于传统的人群所珍视。例如,额济纳旗土尔扈特人在制作毛毡时,他们使用的是绵羊秋毛,并且擀制过程中充满了独特的手法,如有节奏地抽打羊毛、铺好旧毡围子以及反复拉动等。
照日格图向记者讲述说:“拉毡也叫抻毡子,是一种需要耐心和技能完成的艺术。”这个过程包括13个关键步骤,从弹毛到洗 毛,再到晒 毛,每一步都要求精准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质地坚固而又柔软。此外,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伴随着擀造曲调,这种音乐既是工作中的伴侣,又是劳作与欢乐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创造出了实用的物品,而且还维护了一段重要的文化遗产。这表明,即使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人类仍然能够找到并保持那些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