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传统民居宁都的古祠堂新篇章
早秋的宁都,东山坝镇小源村静谧而充满生机。随着风轻轻拂过,荷花在水面上摇曳,青色的柳条间映出一系列古色古香的祠堂,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宁静又美丽的乡村画卷。在曾氏宗祠改建而成的“乡村大学”里,凉爽的气息让人不禁感到清爽,而家长们就在这里避暑纳凉,一群孩子则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练习擂鼓;文彦翁祠改建后的“村史馆”内,则有几位准大学生正在聆听家族历史,为自己注入了奋进的力量。
小源村曾峰泉介绍说:“我们这里有二十多座宗族祠堂,大多是明清时期建筑,有着四五百年的历史。这些年来,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宗族祠堂面临倒塌的风险,但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修缮工作,现在老 祠堂又恢复了原貌,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教育教化、矛盾调解、村史展示等。”
宁都是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是“客家祖地”。境内散居着130多个客家姓氏,每个村庄几乎都建有祠堂。据统计,该县拥有超过3300座之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纽带——宁都独具特色的祠堂文化。不少宗祠建筑曾经是红军驻扎地,也承载了一段党对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一段光辉历史。
走进赤坎村中的龚氏 票坊,那里的报房、发电机和充电机依次陈列,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炮火纷飞那段岁月。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将此作为现场教学点进行深入学习。
在保护和利用这些文物时,宁都县坚持既要保护好旧址,又要确保其能够为现代社会服务,同时也将文物维修与古老遗址保护相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和乡土振兴相融合,以整体推进方式提升整个社区环境。此外,该县还聘请义务文保员,对这些遗迹进行常态化管理,以提升它们的地位并加强传承力度。
如今,小源 village 已经成为当地旅游景点之一,不仅吸引游客,还吸引了许多家庭开设民宿,使得整个地区变得更加宜居舒适。居民们不仅种植花草,还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地方。
近年来,宁都县致力于打造“ 祀+文化”的平台,将每一处旧址变为基层治理中心、文化交流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这不仅实现了文化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实现了从远离到接近,从低效到高效,从传统到现代化转变,让这一区域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