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莫阿依中国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毕摩节日风俗
在中国凉山彝族自治州,生活着一百六十一万彝族人民,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彷佛是一个世外桃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在这里得以保留并延续发展。其中,毕摩是以念诵的形式调解人与神鬼、人与祖先关系的宗教职业者,他们拥有特殊信仰和宗教制度,以及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
改革开放以来,一度被抑制和削弱的彝族传统宗教逐渐得以恢复和回升。在美姑县,就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宗教仪式200余种,宗教仪式经书115千卷。目前,毕摩活动不仅限于农村,还进入了城市,“魂兮归来”的招魂之声和打牲驱鬼除邪的仪式在城市中也能耳闻目睹。
毕摩从事念诵之仪式活动的人,他们通过语言与神鬼交通,是人们与神鬼、祖先之间矛盾关系的“调解人”。他们掌握文字、精通经书以及熟悉各种口诵之一起成了毕摩从事神职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毕摩与神鬼祖先交通的主要形式。
笔者多次跟随毕摩游毕做法,学习解读彝文经书,就毕摩问题进行田野调查。本文拟就凉山彝族毕摩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全面正确地认识这种特殊职业者及其对维护民族文化传统所作出的贡献。BHA 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