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塘让生活与艺术前所未有的靠近中国十大民居介绍物品展览
我曾多次踏足梅州的土地,随着对这片熟悉的地方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也愈发喜爱这里。今天这个快速生活的时代,人们匆匆忙忙地前行,甚至没有时间去感受眼前的美丽风光,错过了许多精彩。我喜欢穿梭在梅州各地,与自然亲近,从内心出发,以文学梦想为伴,在漫步中探寻乡村的历史与未来,大埔西河镇北塘村,无疑是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
闲暇时光,我常坐在秋水边读书,看着流云飘过,轻闻花香聆听鸟语,让思绪随风飘扬。我不止一次来到北塘村,就站在门前欣赏景色,每一处都有醉碟花、天使花、向日葵、荷花等美丽景象。或许是我自小在客家围屋嬉戏长大的原因,我家的围屋后面也有几棵风围树,就像北塘村那样周围都是绿油油的稻田。
北塘村从宋末元初形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千年岁月留下的痕迹,在北塘村随处可见:700多年的古树和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以及200多年的谦受堂,还有古井、古庙宇和古道。漫步于此,便如同漫步时光隧道,映衬着客家人的智慧和辉煌,也许每一座客家围屋,都有一段经年的故事等待我们细细体味。
行走于这些古宅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木雕石雕壁画装饰完好的建筑,如“青云世第”、“清白流徽”、“受祜堂”、“绍知堂”等,或蕴含典故,或对后人寄予厚望,它们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是客家古民居建筑中的“大观园”。北塘村共有2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生辉显气派又富有精彩的小道旁边,有篱笆墙影子和茂盛果蔬,与张弼士故居“光禄第”的辅德堂完全相同,这样的老宅让人停下脚步享受阳光拍摄流年送云。
2017年9月,我们参与了大埔县北塊美术馆开幕暨作品首秀展,当天展出了40余位画家的50余件作品,对大埔风土人文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充分反映。这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为艺术平台打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模式的一面镜子。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开发服务有限公司采取“用艺术活化乡村”的策略,对乡村旅游进行整体提升,并设立美客美庐艺术民宿,使得生活与艺术前所未有的靠近,为国家战略上的乡村振兴贡献了一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