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技艺传承屯溪绿茶的独特魅力
有“绿色黄金”之誉的屯溪绿茶,以其独特的“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大特色深受世人喜爱。这种著名的绿茶得名于古徽州,尤其是因为当时休宁、歙县和婺源三地的茶商们在屯溪开设了自己的茶号,而这些毛茶则集中在屯溪精心制备,然后运往上海出口到国外,因此被称为“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制作一批高品质的屯溪绿茶需要经过严格分工和复杂的手工技艺,总共涉及37道精细工序,每种变化都可能导致成品不同,其制成过程需耗时14天,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难以被机器完全取代,这使它成为极为珍贵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清末民初开始,“屯红”就已经被公认为全国最顶尖的一种绿茶。制作此类高品质产品,生产者必须严格遵循“好料粗做,粗料细做”的原则,并且要精确控制每一步骤中的材料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产品不仅不会出现过量或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体现出那份独有的艺术魅力。
这一系列独特的手工技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初期水分较低,并采用生做生取的手法,所以能保证最终产品呈现出清澈见底;其次,由于采用的是低温长火合炒制以及多次火合技术,使得香气更加浓郁而持久;再次,由于精制过程繁琐且要求非常仔细,因此各级分明度很高,同时条形整齐,加之采摘时使用的是新鲜上好的毛茸茸,不同批次采摘会根据适宜的时候进行处理,这样就形成了银色光泽,让人一眼即可看出这是个新鲜紧实又香气扑鼻的大师傅用心所至。
最后,因为在揉捻过程中花费了较长时间,使得细胞破坏率达到了75%以上,再加上那片土地独有的自然环境和特殊气候条件,使得这款特别美味的地球佳肴能够耐泡冲泡3到5次仍旧保持原来的风味。这款自70年代起以“屯红”为代表,我国生产的大批量优质綠叶子远销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地区。此外,还有1981年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奖等荣誉。在之后几年的努力下,如1985年连续两年赢得国家银质奖,以及1988年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并获金奖,再加上第二十七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的双重荣获——分别是银质奖,这些都是对那些无私奉献精神与卓越手艺人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