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司仪如何高声宣读拜堂文本的由来
在古代,拜堂被称作拜天地,这一习俗至今仍在中国婚礼中流传。它起源于北宋时期,并且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在古代,拜堂是结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象征着认可和幸福,一般包括对天、双亲和夫妻的三次拜。然而,关于拜堂的由来则有一个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当女娲娘娘创造人时,只造了一位男孩。这位男孩既能吃东西又能穿衣服,而且长得英俊无比,但却孤独无伴。他常常感到闷闷不乐,有时会叹息。此刻,他看着月亮下感到更加寂寞,便对月亮说:“月老啊,如果你能给我一个知心的人,我将世世代代感谢你!”突然间,一道白光闪现出一位胡子长眉毛白的老人,用一根龙头拐棍走到他的面前,说:“后生,不要忧愁,我会给你找一个知心人。”
过了一小时,这位老人带着一个姑娘出现,对他说:“这是我从女娲那边让她造的一个女人,你们先认识一下,晚点再办喜事。”小伙子看到了这美丽姑娘,他结巴地说:“你愿意和我一起生活吗?”姑娘羞涩答应了。这时,月老出现并带来了两位同样胡须长眉毛白的老人们,说:“这些人的天公和土地,你们两个人的未来都是离不开他们,所以你们要先向他们三次行礼。”然后,小伙子与姑娘分别向天公、土地进行了三次行礼。
最后,他们还向月老行了三次跪拜。完毕第三个跪拜后,那三个老人们都消失了。这个关于拜堂由来的故事虽然真假难辨,但每当婚礼中的新郎新娘相继完成这三次行礼,他们也就是对那些养育之恩、牵红线情意表示感激。这是一个充满爱情与祝福的开始,每一次重复,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