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由来传承的碱水粽古老如同山川深邃如同海洋
端午节,一个汇聚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与欢庆饮食的丰富民俗盛事。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龙舟竞渡、草药采集、艾草挂饰、粽子享用和香囊佩戴等多种习俗为特色。在赣南客家地区,端午节的风俗中有着独特的一面——碱水粽。
碱水粽,其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食品,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将黍米包裹在菰叶中制成类似牛角状的食品,即“角黍”。东汉末年,人们开始使用草木灰来浸泡黍米,并将其包裹在菰叶中煮熟,这便是现在所说的客家碱水粽。这种方法使得糯米不仅变得更加柔软,还增添了一丝特殊植物香气。
制作这样的天然灰水需要先将黄板柴树烧成灰烬,然后用清水溶解后过滤。这一步骤确保了最终得到的一种透明且无杂质的天然植物灰水。此外,将这份天然植物灰水加入泡发后的糯米并搅拌,使得糯米纤维变得更为柔软,同时增加了一股独特的芳香。当这些材料被煮熟之后,便形成了一种色泽金黄且具有特殊清新味道的碱水粽。
除了美味之外,碱水粽还有助于消化和健胃,因为它们含有自然降脂效果。此外,这也是除去体内积累肥腻物质,从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传统菜肴至今仍被广泛喜爱,在许多人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对于客家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一个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相结合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