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技艺之巅唐氏竹编艺术高峰
高峰唐氏竹篮编织技艺,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同治年间,当时唐氏先祖——唐忠候、唐世荣带着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从浙江绍兴稽东镇迁移到广德县东亭乡高峰村。自那以后,这门技艺在当地风生水起,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竹篮品种和新颖的编织花色而受到欢迎,更因为它对地方竹制品加工技术的显著提升,成为了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经过150多年的五代人传承,如今这门技艺已经成为广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竹篮编织技术之一。唐氏家族以紫竹、湘妃竹、罗汉竹等为主要原料,将它们巧妙地编织成各种功能性与美观性兼备的竹篮,每一个产品都展现出不同的韵味。在精细的编织工艺中,挑压编、拉花编、实编和空编等多种手法交相辉映,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艺术感。
所用的篾丝数量之大令人瞩目,一市寸内排列就能达到100根以上,这样的细腻程度不仅体现了工匠们对细节要求极高,更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创新。而在设计上,有些作品层层叠加,就像宝塔一般庄严;有些则镂空透明,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其中精致的手工缝合。常见图案如胡椒眼、三六洞眼、菊花串丝等,都展示出了匠人的才华与创造力。
这种挑一压二或挑二压二这样的精密操作,以及疏密度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是唐氏手工制作的一大特色。这一切,无疑使得唐氏手工打造出的每一个玉器都散发着一种独有的魅力,而近年来随着其影响力的增强,它们已成为海外客商争相求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