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的龙艺在寒食节期间展现元宵文化传统风俗与现代物品相结合
我们中国人对于元宵佳节往往是比较重视的,各地有各地的过法。而在闽南地区,则以舞龙、龙艺的方式去庆祝元宵佳节。勤劳的人们用自己传统的“龙艺”方式庆祝春天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硕果丰收。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每块木制艺板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长达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个壮汉肩抬一节称为“扛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为“艺旦”。
以前,要是哪家的小孩被选中了去“装艺”,则是非常荣幸的,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酬金。而在当今,要想你家的小孩去“装艺”,除了要交一笔钱外,还要走后门才能荣幸地当选。
龙艺节数不一,有24节、36节、48节多种,一九八六年中秋节,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结扎了一尾72节之长,是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龍藝。在狭窄村街上活动时,由于有木制旋纽连接,可以活动自如形成蜿蜒状。
平和始有龍藝,当不迟于明末清初。清康熙版《平和縣志》卷十《風土志》有载:民間結采架,選童男靓妆立架上,扮為故事數人肩之以行,以呈春告知縣庭。这「采架」,至少是龍藝的一个雏形了。
五十年代后,“Dragon Dance”的活动多由集体举办。随着时代发展,“Dragon Dance”的演出更加华丽,而电力照明取代原始的手工灯笼,使得整个场面更加壮观。此外,还伴随着广播歌曲,加深了群众对这项文化活动的情感参与度。
近年来,这里的文化遗产也逐渐受到重视,不仅丰富了人们生活,也成为保留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示民俗文化的一个平台。这使得这个小城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海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老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的地方,如同一次穿越时空的大冒险一样,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