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之书客家人自解
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客家人自有定位。面对客家文化日渐式微,一些人积极倡议,一些人身体力行。推广使用客家话,成为众多人的共识。然而,在学习使用推广客家话时,我们常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正确书写?因此,探讨“客家话怎样书写”成为了一个紧迫课题。本文结合客家语音特点和汉字结构,以抛砖引玉。
在解决“客家话怎样书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 客户”。东晋以来,由于中原战乱、饥荒等原因,大量汉族南迁至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在这里,他们融合了少数民族形成了今天的“ 客户”。这些南迁汉族后裔,即为今日的“ 客户”。
客家的方言,即其口语,是基于古代汉语的一种民系,其特点包括词汇来源多层次且主要源于古代汉语及少量少数民族语言;保留了大量古代音韵特色,如入声字未被普通话所取替;还有特殊的发音现象,如不分翘知音等。
下面从三个角度浅析其特点:
(1)词汇
以上杭稔田話為主。(1)词汇
如鄙bei,“做事差,不好”,《玉篇》:“鄙,鄙陋。”,《集韵》补美切。
绽chan或zhan,“新枝长出”,北宋庚信《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广韵》丈苜切。
摷chao,“用能滤水器具快速捞起食物”,《广雅释诂》:“摷,用也。”,
溓lian,“池塘水干”,《说文》:“溓,薄水也。”,
黸lu,“铁锈”,原为黑色,现在引申为铁锈。
(2)语音
由于时代发展,现在通行普通话与古代相比发生较大变化,与之相比,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演变,比如:
“鄙”原本读作bei,而现在通行普通话则丢失e音而读作bi。
“痱子”的“痱”fei,在某些地方读作bi,而飞机的“飞”fei同样如此。
高低分别读dei和di,这些变化反映了两者的不同演变路径。
现代拼音有21个声母,而中古汉语约36个,有意思的是中古有的声母如ŋ现在已经消失,但在客家族群中仍然保留着,这样的声音发挥感受一下,就能理解它的独特性质。
(3)句法
保存了一些旧时汉语的一些句法特征,如名词动用或形容词动用,如风谷洞打洞,或牛/无理/高高得气,或水/水灵/长得漂亮。这类句法虽然理论上可以分析,但在日常口头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并不频繁,因此这里简略处理。
总结来说,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可以找到相应正确的地理文字来书写。如果一定要选标准,则可参照当地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方方言作为参考。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作为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因为它是以唐宋时期中原汉族语言为基础,并吸收百越族或畲族一小部分的话汇而形成的一种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