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苗族的传说与由来与十个民族共赏民俗风情
四月八,苗族的传说与庆典,与十个民族共赏民俗风情。贵州的贵阳、黄平、松桃等地都有过农历四月初八这个节日的习俗。特别是在贵阳地区,每年的四月八,都吸引了数万人参与庆祝活动。来自各郊区和惠水、修文、息峰、平坝、安顺等县市的人们,以喷水池为中心,举行多种文化活动。
参加这场盛大的节日是苗族群众按照祖辈的传统方式进行的,他们在指定时间到喷水池集会,祭奠他们埋葬于此地的先人,这一天也充满了上坟祭祖的情感。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集会变得更加社交化,而祭祀仪式则逐渐淡出。
这一天,全家团聚,是苗族人民的一项传统做法,他们带着特色的食物如乌米饭和糍粑,从四面八方赶往喷水池。在这里,男女青年跳芦笙舞唱歌交流,是当晚主要活动内容,有时甚至持续至次日凌晨。
关于“四月八”的由来,一则民间传说流传甚广:很久以前,在今天贵阳市一带居住的一个苗族部落中,有位名叫古波养六的人。他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他和儿孙们在泽溪坝开荒耕田,那里的庄稼一年比一年丰收。当时那里森林茂密野兽横行夜里常扰害庄稻。一天,他射杀了一只母猪龙后,将它的心脏收藏起来,用它调雨晴气,使庄稼得以长大。
然而,不幸的是,一位商人化装成商贩,在卖东西给古波养六女儿时,将真龙心换成了假龙心,并率军攻占嘉西坝。在激烈战斗中,古波养六与他的女婿祝德弄最终牺牲于那片土地。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
自那以后,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都会穿戴盛装携带箫笛芦笙赶赴前辈英勇牺牲的地方纪念他们并缅怀过去。此刻,无论三五成群还是亲友结伴,他们都将各种颜色的“乌米饭”带到喷水池附近集合,因为这是分散居住的人们集会之所,因此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社会交往庆祝邀约婚事以及商业贸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