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创始人丹阳子马钰全真教第二代掌门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公元1184年去世。马钰曾向道教仙师王重阳拜师求艺,并放弃了财富。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是全真教的第二代掌门人,在陕西传播教义,将全真教发展成为鼎盛时期的一大势力。
家乡传说,他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马钰家族迁至山东牟平,一度成为当地的大户。据说,小时便被认为“顶有神光”,是一位“大仙之材”。童年就展现出了他的天赋和才华,被孙忠显看中,并娶其女孙富春为妻。
然而,这段宁静生活在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与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中被打断。少年时代的他见证了金国占领家乡的事实。此间,他也接触到了王重阳的思想,从而开始了一段修行之旅。
公元1167年,当王重阳带着全真教的理念来到山东时,马钰收留并资助他。但直到一场梦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限,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他决定跟随王重阳学习道术。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充满转机点的人生故事里:从放弃家庭、接受新的身份,再到承受各种考验,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道士。
随着时间推移,全真教在山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许多信徒都是受过良好教育且家境优裕的人物。这不仅使得这支宗派拥有了一定的规模,还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教义。当王喆准备回归故土时,他选择了继承者——那就是马钰。在一次次严格的考验之后,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但只有马钰没有动摇,这个决定最终赢得了王喆的心。
公元1170年,在临终前夕,王喆指定四名弟子中的唯一一人——马钰——继承自己衣缨,并将灵文传给他。守孝三年后,即公元1171年,在长安城建立全真道院并开始传播宗旨之后,馬氏返回终南山完成三年的守孝期间,也重新审视全真的宗旨,更坚定了他的传教决心。在长安建立基础后,又回到终南山继续修行,不久即去世。而他的遗产则是留给后人的一个完美启示:以儒雅、学识、苦行与坚持不懈相结合,为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