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张三丰在自然景观中显现真身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张三丰,在自然之美中显现真身,生于元末明初的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市),或说出生于蒙古帝国统治下的辽东望平县。明成祖永乐年间,为其修建了“遇真宫”,并封他为“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以超凡脱俗的形象和长寿而著称,他的活动时间约在元延佑至明永乐十五年之间。传说他曾死而复活,被道徒称为“阳神出游”。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有正邪两教,其余皆是创始人的不同名号。他主张修己利人,趋一也,认为修道者应修阴阳之道。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立其教。
他的生辰籍贯有争议,一般认为他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武当山道士,或作全一真人。据推测,他活动时期约从元延佑到明永乐十五年。在武当山,他领导清理废墟,并草创庙观,以延香火。他与沈万三有深厚友情,当沈被发配边疆时,张守清得与他相交结为道友。
朱棣曾多次诏请张三丰入京,但都避而不见,最终由胡广找到他。当时已有一百六十七岁的张三丰应太上老君邀请参加群仙会,不幸未能赴宴,此后再无消息。但胡广最终回到京师,将此事告知皇帝。
另有传言指出,朱棣命侍读学士胡广寻访但未果,因此要处死胡广。然而胡广又一次前往武当祈祷,最终成功找到了已经过百岁高龄的張三豐。此時張三豐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但因故未能赴宴。此後,再無消息。但這些傳說並無確實根據,只是一直流傳於世間。
張氏不僅對儒學、佛學持批判態度,更主張「金丹為用」,認為通過內丹炼养可以達到長生久視與精神境界上的提升。他的思想深受後世影響,並成為了一種重要的人文主義哲學觀點之一。在歷史記載中,這位宗師留下了許多著名作品,如《蛰龙吟》、《太极炼丹秘诀》等,其中充滿了對天地萬物運行原理的深刻洞察與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