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上杰出人物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
张继先(1092~1127),北宋末著名道士,字遵正(或说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他奉为第三十代天师。据传五岁尚不能言,一日闻鸡鸣,忽笑赋诗,“人皆称异,(以)为真仙”。九岁袭教,为人“渊默寡言,清癯白皙”。
徽宗崇宁(1102~1106)以后,凡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被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不久,他进封正一真人张陵为“正一静应真君”,诏有司就开封东建下院安置继先,并赐额为“崇道”。又赐缗钱修龙虎山上清宫,以步口庄五万供养其众,并改赐“上清正一宫”额。追封其祖及父为“先生”号。
据称在京时,有一次徽宗曾召问:“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答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徽宗大喜,让作符进。徽宗览毕,对曰:“灵从何来?”答曰:“神之所寓,灵自从之。”又问能书否?则对以《道德经》,遂取至进献。此外,还被问及修丹之术,他答道:“此野人事也,不是皇帝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就当效仿尧舜了。”
后来他还解释了关于道、法同异的问题。他说:“体即道也,用即法也,其本无同异。一者不立,则二者强名,有何同异可言?”他的志向是冲淡的,因此屡乞回归于山林。在上清宫后,他建立了一庵作为心斋坐忘的场所,被亲书命名为静通庵,有亭名翛然。他还建立了灵宝、云锦、真懿三观,以及演法观。
在他的论述中,他认为内丹并非复杂的炼丹术,而是要通过调和气血,使得生命力旺盛。他说:“神驭气,便收来;神返身中,便自回。这般朝朝夕夕,无需外求自然长生。”他的另一句名言是:“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大可镇邦家,小可却灾祸。但须修行才能得到,这若失去便堕落。”
他与林灵素等人的关系紧密,都得到了宋徽宗的宠信,但他却多次推辞诸多荣誉。在林灵素权倾朝野时,他写信劝其韬晦,对其晓以知足,不辱使命。他用比喻说明万物兴衰,即如春花秋落、一气互消互息。而对于达成高位,要远离俗世,不做世俗所羡慕的事才会成功。
元至大元年(1308),武宗将他尊封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