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至宝林灵素玉真教主
道教至宝:林灵素,玉真教主的复杂形象
在道教发展史上,林灵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地位和实际作用在徽宗时期引起了官员、儒生、佛教徒以及部分道士的反感和公愤。他利用徽宗昏庸迷信,与蔡京等奸臣勾结,排斥异己,沉溺于享乐中,使得社会更趋腐败。他凭借特殊的地位干预政事,“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激发了佛教徒与儒生的不满,也促使朝内外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他排斥同道士,不惜害死同朝的王允诚。在《能改斋漫录》记载中,有一名道者因听林灵素讲经而怒目相向,并敢于挑战;《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二则提到,在宋徽宗政和末年,林灵素开讲于宝录宫,一时间吸引了数千人,但有一名独立存在的人公开对抗他。
直至明代,当张宇初天师批评那些追求富贵而失去君臣之分、夸张言辞且不以慈俭为怀的人物时,他也将林灵素及其所代表的一派给予严厉批判。不过,这一切后果最终归咎于宋徽宗无能,最终导致北宋灭亡。这一切与林灵素有关,因此史书对他的评价非常尖锐也是合乎实际的情况。
然而,我们还需要探讨的是,在道教发展史上 林灵素扮演过什么角色,以及他在神霄派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这里简要分析一下。据说 林靈素出身温州永嘉,是个寒微之家,从小聪明好学,就读书已有诗才。当年苏东坡见过他并惊叹其聪明,对其志问答曰:“生封候,死立庙,无为贵也。”后来他游西洛遇赵升交友多年突然病逝,被其安葬并得遗书三册,其中包括《神霄天坛玉书》,内容涉及神仙变化法诀、兴云致雨符咒等高深奥妙之术。这些传闻显示尽管有些夸张,但确实表达了林靈素掌握了一套高超的法术。
关于何时何由得到宋徽宗宠信,这一点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根据《宋史·方技列传·林靈素传》的记载,当政和六年(1116年)十月,徽宗驾幸太乙东宫,看到了徐知常所录 林靈素所作“神霄谣”,其中充满了关于神仙妙语的话题,便令徐知常引荐入见,从此委以重任,并依照 林靈索的话命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开设神霄录坛。此后京城建成后的庆贺仪式上,由於徽宗忽吟一联“宣德五门来万国”,蔡京等众官僚沉思无从回答,而只好请示 林靈索,他即便应声答曰:“‘’”(意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自己已经拥有着所有天界的事务),这使得徽宗大喜,并进一步让 林靈索修正黄录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每月初七日举行座谈会,让亲王内贵文武百官集体听讲三洞道经,或亲临御座旁边参与讨论。此举迅速让东京人民认识到奉行这一新的信仰方式。
随着时间推移,其权势日益膨胀,同时也遭到了当朝重臣蔡京等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极端气候下,即北京发生旱灾的时候,它被命令祈雨但未成功之后,又被奏告是虚假行为。不久之后,它又反报童贯、蔡京等为奸邪党羽,以飞天大鬼母或北都六洞魔王转世祸国形容他们,并请求皇帝处置他们。这次事件再次暴露出了它与当权者的冲突,为的是警告皇帝清除这些奸邪力量才能避免国家的大灾难。而在一次特定的场合,它甚至直接讽刺元佑党人,即童贯及其支持者,将它们比喻成社稷臣仆,因为它们曾受到过赞誉,却现在却成了敌人,这些行为都是明显针对元佑党人的攻击,而且每一次都用自己的诗句直接抨击他们,如“苏黄不作文章客”的讽刺意味深长。
尽管如此,与蔡京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而是变得更加激烈。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心理游戏,最终还是证明了它独有的智慧和手段,使得对方彻底放弃抵抗。而这个过程中,那些试图揭露它秘密室内藏品的情节只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最终导致双方关系恶化至无法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