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送穷神道教文化中的无欲则刚哲学在自然之境中体现
在自然的氛围中,道教文化中的“送穷神”活动是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正月初六这一天,被称为马日,是人们送走穷鬼的日子。这一习俗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抛弃旧年的贫穷困苦,迎接新年带来的美好生活。
据说,在古代,上古帝王颛顼之子被称作穷鬼,他喜欢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在正月晦日,他去世后,被葬于宫中,并被称为“今日送穷子”。从那以后,“穷鬼”就成为了人人害怕的存在。
在唐代,这个风俗非常盛行,文学家韩愈甚至写过《送穷文》,表达了对这个习俗的理解和赞同。而宋朝之后,这个风俗依然流行,有诗人如俞曲园记录下当时人们如何庆祝这一天。
至于具体做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式,但基本上都是清扫门庭尘积、投掷杂物以驱逐不吉利气息,以及祭拜厕所神明。有些地区还会制作芭蕉船和点灯,以供给“送去”的 穷鬼。无论如何,这一天总是伴随着一种解放与重生的感觉,让人们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无欲则刚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当然,此节日期间,还有一些特别的仪式,比如在陕西,一些地区会将纸制的人、舟车和糗饵束起,再扔到通衢大道上,以此象征着财富和好运。而老北京,则有传统游戏,如扔掉小包装物件以避邪,或是在街头摆摊卖特色的糖果,如驴打滚等。
最后,在这一天,大多数商家都会进行开市仪式,即大放鞭炮,以示喜庆。此外,也有人相信如果能找到全家的妇人来转转屋内,那么今年一定会更加平安且赚钱。但无论如何,都是一场让人充满期待与活力的庆典,为即将到来的春季注入了一份欢乐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