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介绍之正月初六送穷神道教文化探索与易经性格解读在自然中的体现天然道观
文人笔下的正月初六送穷神:道教文化探索与易经性格暗示在自然中的体现—天然道观
随着农历新年的钟声渐渐响起,正月初六这一天,又名马日,在汉族民间传统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送穷。这种岁时风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办法,但其寓意一致,都希望辞旧迎新,遣散旧日的贫困和不幸,为新的生活季节做好准备。
古代汉族对于日期的看法颇为精细,他们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段落,每段落对应一个动物,从鸡到狗、猪、羊、牛直至人,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世界时首先造出了这六种动物,而后才造出人类。所以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初六都是“畜生之日”,而每个人的性格也会受到这些动物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相信通过扫除和祭拜,可以驱赶那些带来不利影响的恶气。在清晨,将所有杂物都打扫出去,并点燃火把或蜡烛,以驱逐厕所中的污秽。这样的习俗在各地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是要确保家园干净整洁,以迎接新的一年。
《金谷园记》中提到的“高阳氏子瘦约”即指穷神,是唐代文学家李邕描述的一个故事,他穿破衣烂衫,对食糜情深,而宫中的人们就称他为“穷子”。据说 穷神原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因其身材羸弱,被称为“穷鬼”。
送穷之俗自唐代便盛行,而且到了宋朝之后,“穷鬼”被尊为“穷神”。人们相信,只要能够顺利地完成送穷仪式,就能避免未来的灾难。这一天,还有一些特定的活动,比如用芭蕉叶制作船只,用煎饼覆盖粪土,然后将它们扔向通衢大道,以此来象征着去除过去的一切不良影响。
老北京还有一种习惯,即在这个时候,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同时摘下门上的挂笺,也可以一起扔回去,这样做就是为了送走那些可能带来倒霉的事物。而且,如果某个男孩今年满12岁,那么他们通常会装扮成福德黄财神,背着小人形状的小包,上街卖艺或者给客人展示。如果有人抢到这些小包,那么那个男孩就会被认为拥有了吉祥和财富。
最后,在商店开市之前,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比如放鞭炮以示吉利,以及贴上喜庆对联等。在这一天结束后,所有春节期间禁止的事情都会告一段落,邻里之间也可以恢复正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