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自然真仙体道通鑑第三十二卷
何尊师,何尊师,不知何许人,唐高宗龙朔中,居衡岳,不显名氏,其颜若四十岁人,行步如风。常徃来蒼梧五嶺間,來無所慕,去無所斁,僅百數餘年,人常見之,狀貌不改。或問氏族,但云何何,或詰其鄉里及修證,也云何何,那時人因號曰何尊師。衣弊履穿,其心浩如也。
道士田虛應、鄧中虛?請曰:尊師卒無言,他以開悟學者?則曰:知不知者上也,不知知者下也誰能鑿混沌之竅悟自然之理耶?遂杖藜入林而去須臾群虎隨之,不復見矣。
唐明皇開元中司馬承禎遊衡岳望祝融峰曰:當有高仙處之 何氣色秀異之若此?已而見尊師於林中承禎致禮造問則據石而坐若無所覩 不見答而退歎曰此可謂全而德不形言者也乃構廬於祝融峰延之 尊師就此不復出。
觀察使呂渭即其廬請受符籙 雖張太空 田虛應 鄧中虛師事之 皆不得其旨 天寶二年下元日雲鶴翔空 異香芬郁 謂曰吾去之後 當舉於紫蓋南峰盤石上 遂化 顏色不變 乃環衛 行遷神之法 中夕聞雷震 之聲 即失其所在。
衡陽太守蘇務廉文其碑 刘知古 道士刘知古 字光玄 其先彭城沛人 也 自中山靖王而下凡十二世 皆顯達 曾祖英 隋朝以孝廉登科 歷官臨邛令 故大父與其考因家于臨邛 母太夫人吳氏 感異夢 而生知古 生而慧 幼而明 長而秀 壯而正 覆名利若仇讎 惟從事於道 唐高宗龍朔中 出家為太清觀三洞道士 至於八公寶章 三簡祕籙 丹經脈訣 之旨 出死入生 之術 罔不洞曉 睿宗召見問道家事 稱旨 特加崇錫 送還山 明皇開元中 天災流行 疾疫者十有 上召知古治 之 乃歎 曰火德星君聖人亦癘 下法煉藥 上醫察聲 至於鍼艾 不其遠矣 遂以色代脈 用氣蠲痾 故能膏盲河決 腠理雪散 其精妙如此 上寵錫皆不受 天寶十九年 詔知古兼內史田思崇醮二十四位 久之一乞還蜀 請以居第為大千秋觀 上親書額賦 之 李邕文其碑 知古以兄為儒 弟為釋 因設三教像以事 燕國公張說聞其風 而悅 之 作三教銘 其辭 曰 正氣生神 結虛為實 上清尊帝 中黃守出 華彩衣裳 虛無宮室 紫炁乘斗 赤鑪飲日 十天從此 萬靈受役 蓮華釋門 麟角儒術 法共不二 心同得一 道心惟微 守而勿失。而後因天長節改觀為天長。
甞有客授以黃白術 雖翬甍連構 頗極壯麗 所費萬計 未甞資於人 工畢 客復至 約於東陽伏牛山 其下有古觀 因葺而居 之 又授神虎寶經 上清隱文 高奔上道 之要 行之十年 忽然室中見有光 產丹芝一莖 拳之一響 向金石發聲 夢神人謂 曰 後山石壁中有一金魚 跨之一可以沖天 非此芝扣 石不可致 是夕復夢 云滴泉底是也 既至 以芝扣 如風雷震 巨石迸裂 得金魚長三尺許 乘之一飛空 雲霧旋擁 而去矣。
王旻 王旻者 居洛陽青羅山 鄉里見之一已數百歲 常有少容 葺居幽勝 多殖芝朮藥苗 栽培花木 皆有方法 著山居雜錄三篇 每日蔬饌 多是粉芝英充估青 食廷 其術行乎世 或遊名山 或寓荊渚 唐高宗朝 武擅權 威傾海內 唯太子賔客武攸緒 天后姪 復身遠禍 結宇嵩陽 師模王旻 得導養煉氣訣 旻謂他 曰捨人人爵慕仙階 實難事 必在堅志林谷 以周義 勿為檢鶴書易操 明皇開元召旻至京師 頗優恩禮 明皇先茅山併得楊許七真 及陶隱居所寫上清諸經真跡既詣司馬白雲 受三洞寶籙 後遙詣李元靖受真跡上經 其所闕楊君筆札十數幅 遣旻齎詔書信幣 就紫陽觀請元靖先生補它 云朕欲命小臣干冒先生 委茲專往 必冀神仙手筆今古相續爾 到山時靈鶴翔鳴 補經時異香芬烈 有神降于元靖室 盡精誠應 也 乃還京 歲餘請歸舊 山 不復遊城闕 旻與達奚侍郎往還 旻死後 杖履詣達奚 方識尸解矣。
吳道子 吳道子得神仙術 周遊人間 後改名道元 雅好畫 形象入骨唐玄宗聞焉 詔入宮庭 有粉墻數尋 假畫山水 宜主宣問 道子欲圖 何物 道子對 曰用帳幙蒙芥染壁 用墨漿一缸 命如斯 事速揭帳幙 捧墨漿池面 一潑 再覆幕 兄刻頃間 問畫完畢 何似 道子對 曰已成 可階下視 也 觀顧久 歎羡未已 道子徐步指點 云此處巒前有一小洞 內多有人 閉其中必應 手指擊 開門童立側 誓云 此洞可入其中甚佳 臣今先入 汝陛下繼來 道自躍登 洞內手招陝 陝不能入 已閉門 孤獨待罪 時外監候奏 誓云 吳某越禁城躍出 莫識所以 厥次再往視畫牆處 乃瑩白如初 無繪画矣。